1973年秋,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把集体无法播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种菜。在借地的基础上,有些地方实行包产到组,有的搞了包产到户。这
A. 表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C. 改变了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
D. 系统纠正了农村的左倾错误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其中规定: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等。这项政策在当时
A.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 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 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 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1953年到1957年,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从2800多个增加至9300多个,其产位占中央和地方管理工业的49%。与此同时,国家对煤炭、钢材、水泥等8种主要物资实行计划供应。这一制度的实行
A.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有利于工业化战略实施
C. 提高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D.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1878年,轮船招商局总办朱启昂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以蒸汽为动力磨面粉,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下列各项属于该企业创办的有利条件的是
A.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 洋务运动的诱导 D.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20世纪初,英美等国先后与中国签订《通商航行条约》,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造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由海关征收“出厂税”。这一条款的施行
A. 使英美控制了中国海关 B. 有利于中外企业公平竞争
C. 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 增强了民族工业的竞争力
“(16世纪后)中国农民除了种植双季稻外,他们还可以种甘蔗、烟草或其他的经济作物,或动员他们家庭的女劳动力从事织绸或织布的手工业。”该现象说明当时的中国
A. 农产品完全商品化 B. 传统农业结构变化
C. 农业经济逐渐衰退 D. 私营手工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