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幸福是什么引发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孔子说...

幸福是什么引发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他称赞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自己也是这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矣在期中矣”。管仲主张恣耳目之所欲听视、口鼻之所言向及体意之所欲安行,它却力行仁怒,通过修身使德行内充……此又是《左传》所谓的“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据《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上)等整理

材料二朱熹在《语类》中讲“于万物为一,无所窒碍,胸中泰然,岂有不乐”,将幸福的精神内涵发扬透彻。以后的王阳明在《答南明汪子问》中称“乐是心之本体”,王艮在《乐学歌》中称“人心本是乐,自将私欲缚”,也含有精微的深意。

——《养志与乐生:中国人的幸福观》

材料三明代思想家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性者,心所生也”。他在《焚书》中曰:“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也。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期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中国哲学大辞典》

(1)依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管仲幸福观的内涵。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明理学家对幸福的追求。

(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与孔子、宋明理学相比,李贽的幸福观有何变化?

 

(1)内涵:孔子追求高尚精神境界;轻物质享受,安贫乐道。管仲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 (2)追求:明理去欲,扬公去私而获取幸福。 (3)变化:李贽肯定人们欲望的合理性,肯定人的私心,鼓励人们大胆追求物质利益;这与传统所倡导的安贫乐道、安分守己、明理去欲的价值观截然不同。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中“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矣在期 中矣”得知孔子追求高尚精神境界,轻物质享受,安贫乐道;根据材料中“力行仁怒,通过修身使德行内充”“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得知管仲则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 (2)根据材料中“胸中泰然,岂有不乐”“人心本是乐,自将私欲缚”得知宋明理学对幸福的追求是明理去欲,扬公去私即可获取幸福。 (3)根据材料中“夫私者,人之心也”“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也”得知李贽肯定人的正当欲望和私心,鼓励人们大胆追求物质利益,与传统价值观截然不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这反映出

A. 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

B. 理学有教人消极处世之意

C. 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

D. 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

 

查看答案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最好途径是

A. 慎思明辨

B. 知行合一

C. 格物致知

D. 穷理格物

 

查看答案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 “理在气中,道不离器

 

查看答案

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

A. 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B. 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

C. 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D. 否定“六经”的权威地位

 

查看答案

南宋理宗在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下诏:“朕观朱熹集注《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发挥圣贤蕴奥,有补治道。朕方励志讲学,缅怀典型,深用叹慕,可特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南宋理宗嘉奖朱熹的主要目的是

A. 发展文化,繁荣学术

B. 统一思想,加强统治

C. 奖励学术,端正官风

D. 怀念先贤,光大懦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