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文人周必大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写道,“近用沈存中法,以胶...

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文人周必大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写道,“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下列对材料有关信息理解有误的是

A. 材料有助于研究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B. 《玉堂杂记》最早记载了活字印刷术

C. 活字印刷术开创了人类印刷史上的新纪元

D. 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繁荣时代

 

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可知是在说活字印刷术,但是根据时间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可知当时处于南宋,而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应该是北宋,所以B说法中的“最早”不合史实,选B。而从材料中可发现它是活字印刷术,故C、D符合题意。又因为它是活字印刷的作品,故A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印刷术 【名师点睛】高考中有关四大发明的考点,往往集中在印刷术这一块,而其他三大发明涉及较少。因此,对于印刷术的相关发展情况要作了解。它的出现与隋唐文化繁荣相关,到了宋朝随着商品经济和理学的发展,活字印刷术开始出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人诗云:“小麦靑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螬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A. 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 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 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 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查看答案

《宋书》中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

A. 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 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

C. 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 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查看答案

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材料反映了(   )

A. 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B.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 贵族政治遭到破坏    D. 察举制度逐渐形成

 

查看答案

幸福是什么引发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他称赞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自己也是这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矣在期中矣”。管仲主张恣耳目之所欲听视、口鼻之所言向及体意之所欲安行,它却力行仁怒,通过修身使德行内充……此又是《左传》所谓的“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据《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上)等整理

材料二朱熹在《语类》中讲“于万物为一,无所窒碍,胸中泰然,岂有不乐”,将幸福的精神内涵发扬透彻。以后的王阳明在《答南明汪子问》中称“乐是心之本体”,王艮在《乐学歌》中称“人心本是乐,自将私欲缚”,也含有精微的深意。

——《养志与乐生:中国人的幸福观》

材料三明代思想家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性者,心所生也”。他在《焚书》中曰:“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也。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期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中国哲学大辞典》

(1)依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管仲幸福观的内涵。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明理学家对幸福的追求。

(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与孔子、宋明理学相比,李贽的幸福观有何变化?

 

查看答案

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这反映出

A. 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

B. 理学有教人消极处世之意

C. 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

D. 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