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既取得了重大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

    材料二  1957—1962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年份

1957

1960

1962

1965

钢产量

535

1866

667

1223

粮食产量

3900

2870

3200

3891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结合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计量化的方法是史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材料二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作用。

 

(1)心态:乐观自信;急于求成。(2分) 因素: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一五”计划完成,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缺乏建设经验。(3分) (2)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2分)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2分) (3)历史作用:奠定物质基础;培养骨干力量;积累建设经验;提供深刻教训。(4分)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出处,获取年代信息,结合前一时期相关政治、经济方面的史实,指出心态及成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再加上建设经验的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急切愿望,因此出于了乐观自信,急于求成的心态,“左”倾错误初现端倪。(2)横向对比表格数据,1957-1960年,钢产量快速上升,粮食产量有所下降,原因在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0-1962年,钢产量有所下降,粮食产量快速增长,原因是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实行“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3)概括材料三,结合第(1)(2)问即可。奠定了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和积累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其中的失误也为以后的建设提供了深刻教训,在以后的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建设和速度与规模。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代表作品。该画作

①揭示了俄国劳动人民的苦难

②开创了美术现代主义的风格

③再现了俄国交通运输的落后

④体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情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下表是世博会部分主题,这些主题反映了

A.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无法解决    B. 科技进步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

C. 全球范围内利益冲突严重加剧    D. 当今世界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查看答案

2013年8月日本《读卖新闻》评论指出,“安倍的父亲曾任日本外相,安倍那时担任父亲的秘书,因此安倍对外交有着强烈的兴趣。安倍自去年12月上任以来已出访了20个国家,这个速度比他的前任都要快,安倍把整个世界看做一个整体。”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代日本

A. 积极改善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B. 极力提升政治诉求

C. 具有强烈的全球化意识

D. 已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查看答案

1946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写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信中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我们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这表明

A. 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B. 二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加剧

C. 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D. 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

 

查看答案

叶书宗在《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中认为,“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这里的“改变”主要表现为

①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的改变          ②所有制结构的改变

③经济管理体制的改变                ④分配制度的改变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