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自15世纪新航路开辟就已开始,更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产品成为世界名牌。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家贸易的升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
——(美)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姿的署名文章(2005年)
材料三 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不只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大的方面也如此。人们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运作方式趋同。这固然不错,但现代经济运作方式在各地遭遇各种本土性,就一定要嵌入到各种文化背景中去。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2)据材料二,归纳“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的推动力有哪些?与材料一中的“第一次全球化”相比,有何显著特点?
(3)材料三对全球化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
材料二 1957—1962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年份 | 1957 | 1960 | 1962 | 1965 |
钢产量 | 535 | 1866 | 667 | 1223 |
粮食产量 | 3900 | 2870 | 3200 | 3891 |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结合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计量化的方法是史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材料二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作用。
下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代表作品。该画作
①揭示了俄国劳动人民的苦难
②开创了美术现代主义的风格
③再现了俄国交通运输的落后
④体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情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下表是世博会部分主题,这些主题反映了
A.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无法解决 B. 科技进步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
C. 全球范围内利益冲突严重加剧 D. 当今世界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2013年8月日本《读卖新闻》评论指出,“安倍的父亲曾任日本外相,安倍那时担任父亲的秘书,因此安倍对外交有着强烈的兴趣。安倍自去年12月上任以来已出访了20个国家,这个速度比他的前任都要快,安倍把整个世界看做一个整体。”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代日本
A. 积极改善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B. 极力提升政治诉求
C. 具有强烈的全球化意识
D. 已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1946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写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信中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我们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这表明
A. 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B. 二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加剧
C. 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D. 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