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情况。也曾出现皇帝不满...

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情况。也曾出现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内阁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的情况。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A. 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 明代内阁属于决策机构

C. 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 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未必相符

 

D 【解析】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材料中现象说明内阁运行超出了皇帝最初的设想,故D项正确;内阁权力受到皇帝制约,故A项错误;内阁没有决策权,故B项错误;明朝皇帝权力是空前强化,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宋时期一次科举取士达八百人,超过唐开元全盛期二十九年取士总数,而且在太学生的录取上唐代规定须是五品以上公子孙,但宋代则规定是八品以下子弟若庶人之俊异者。北宋采取与唐代不同的科考政策旨在

A. 推行重文轻武的战略    B.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C. 解除科考的品级限制    D. 适应理学的发展需要

 

查看答案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A. 分散相权加强了君权

B. 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

C. 促使行政决策民主化

D. 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查看答案

曹操父子建立的曹魏政权,在改革选官制度时,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曹魏政权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这表明曹魏实施的九品中正制

A. 在执行过程中标准发生了变化

B. 相对于察举制具有历史进步性

C. 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D. 有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意图

 

查看答案

西汉初期,丞相有选用官吏、弹劾百官以及执行诛罚的权力。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新君、立储、封赠、赏罚等事,往往由皇帝委托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议,集议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于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决策定议。这表明西汉初期

A. 相权承袭秦制并有增益

B. 官员民主意识非常强烈

C. 中央集权的程度出现弱化

D. 官僚政治形态开始显现

 

查看答案

有人评述秦朝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 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B.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C. 从诸侯割据向专制政治转变    D.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