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双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这说明(...

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双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这说明(  

A.国共合作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B.中国军队战斗力强于日本军队

C.舆论战是中国抗战的重要部分

D.因统计标准不同导致统计结果不同

 

C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中日作战中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对比,从中可以发现两方的报纸舆论不一样,可见舆论战也是抗战的一部分,C项正确。A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旨意不符,排除。表格信息反映的是中日对伤亡数据统计数的不同,与中日军队战斗力无关,B项排除。中日统计伤亡数据的不同,不是统计标准不同,而是出于各自的政治目的的需要,D项排除。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8年底,国民政府在军事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转变,明确指出要“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配合作战”;“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以破坏及牵制敌人之兵力”。这反映出国民政府

A. 放弃了片面抗军事路线    B. 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抗战政策的影响

C. 坚持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    D. 企图圧缩中共在敌后战场的发展空间

 

查看答案

1927年“八七会议”上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作报告,指出:现在主要的是要从土地革命中造出新的力量来,我们的军队则完全是帮助土地革命的。农民要求暴动,各地还有许多的武装,有这样好的机会,这样多的力量,我们必然要点燃这爆发的火线,造成土地革命。对此正确的理解是,中共

A. 开始认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

B. 决定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 对当时革命形势任务认识不清

D. 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查看答案

1925年1月,中共中央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 认识到革命倾导权的重要性    B. 预见到国民觉背叛革命

C. 试图纠正左顷冒险主义错误    D. 坚持社会主义革命路线

 

查看答案

民国初期,政府开始在县下增设区级政区。除行政机关外,传统的乡族和工会、民团、 党派等新式社团也参与管理。这表明

A. 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化    B. 中央集权开始瓦解

C. 新式社团代行行政职能    D. 政党政治初显雏形

 

查看答案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日本在甲午战争时已是一个现代国家,民族意识促使政府和人民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是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材料认为甲午战争日本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B.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

C.日本的现代政体和民族意识

D.中国军事领导妥协退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