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封建制度)是通过分封领地建立起“封主一封臣”...

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封建制度)是通过分封领地建立起“封主一封臣”的人身依附关系,封臣宣誓效忠、封主保护封臣,在政治上国家权力分散,封臣在领地内拥有世袭的军事、政治、司法、财政等各种权力, 在经济上实行的是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中国商周时期的“封建制”和欧洲的“feudalism”比较接近的是(  )

①封主和封臣之间的关系②国家政权结构形式③封臣都是衣食租税④封主都属于地主阶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A 【解析】中国商周时期的分封制下周王和诸侯之间存在领主关系,和西方“封主一封臣”相符,故. ①正确;二者的国家政权机构都属于“家国一体”的特征,故②正确;中国分封制实行不存在“衣食租税”的现象,故③错误;中国属于奴隶主阶级,故④错误,本题选择A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旧唐书·王起传》说: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及元稹、李绅在翰林,深怒其事,故有覆试之科。及起考贡士,奏当司所选进士,据所考杂文,先送中书,令宰臣阅视可否。材料说明此时的科举

A. 确立了中书省掌控考试地位

B. 减少了世家望族的请托风气

C. 消除了官员结党营私的现象

D. 残存了豪门把控仕途的特点

 

查看答案

“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    

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B.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制约

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 

D.谏官的职责是规劝君主的过失

 

查看答案

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 周幽王荒淫无道

B.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命令

 

查看答案

隋唐时期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元朝时在中央也建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最根本的不同在于(  )

A. 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

B. 前者是立法机构,后者则是行政机构

C. 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君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各民族的控制而设

D. 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刚被赐进士出身的康有为,痛斥科举使国人闭塞愚盲。过去闭关自守,愚弄国之百姓,尚可天下太平;如今海道大开,万国交通,竞逐富强,生死存亡之时,再以科举闭塞民智、窒息人才,亡国灭种,则指日可待。科举积陋已久,变科举、倡新学、开民智、求人才,在当时已有共识。庚子之乱后,清廷变法新政,封疆大吏张之洞等要求变通科举。终于到光绪三十一年,由直隶总督袁世凯主稿,请立废科举。待最后一根稻草压断了骆驼的脊背后,皇上只得诏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1905年废除科举,科场改做学堂,各地新学堂数以每年一万所左右的速度增加。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有六万多所新式学堂,学生数将近两百万。新学堂培养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接受启蒙思想,崇尚科学民主,掌握了现代知识与思维方法。新式文人学习各种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接受科学进步、民主自由新思想。这些思想无不冲击着传统儒家的观念与价值。但科举制度废除后,传统文人感到无所适从,废除科举与传统文人的失落,使儒家主体的传统文化失去其制度与个人的保证,最终导致传统文化的危机。

——摘编自周宁 《蓦然回首:废除科举百年祭》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进行评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