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

“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终夕未尝敢安枕而卧也”。这种现象发展到顶峰便出现了(   )

A. 分封制的实行    B.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C. 行省制的普遍推广    D. 军机处的设立

 

D 【解析】由“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可知,这体现了家天下,私天下;由“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可知,这体现了君主在权力上的独占性、排他性,势必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由“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终夕未尝敢安枕而卧也”可知,君主排斥对政治资源的分享,恐惧分享权力,最终只能导致君主将所有权力完全操控在自己手中。“这种现象发展到顶峰便出现了”军机处,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故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封建制度)是通过分封领地建立起“封主一封臣”的人身依附关系,封臣宣誓效忠、封主保护封臣,在政治上国家权力分散,封臣在领地内拥有世袭的军事、政治、司法、财政等各种权力, 在经济上实行的是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中国商周时期的“封建制”和欧洲的“feudalism”比较接近的是(  )

①封主和封臣之间的关系②国家政权结构形式③封臣都是衣食租税④封主都属于地主阶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旧唐书·王起传》说: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及元稹、李绅在翰林,深怒其事,故有覆试之科。及起考贡士,奏当司所选进士,据所考杂文,先送中书,令宰臣阅视可否。材料说明此时的科举

A. 确立了中书省掌控考试地位

B. 减少了世家望族的请托风气

C. 消除了官员结党营私的现象

D. 残存了豪门把控仕途的特点

 

查看答案

“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    

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B.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制约

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 

D.谏官的职责是规劝君主的过失

 

查看答案

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 周幽王荒淫无道

B.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命令

 

查看答案

隋唐时期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元朝时在中央也建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最根本的不同在于(  )

A. 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

B. 前者是立法机构,后者则是行政机构

C. 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君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各民族的控制而设

D. 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