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所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上海兴”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强国御辱之道。其中农民阶级发起的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的有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从社会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
A. 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 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
C. 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D. 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终夕未尝敢安枕而卧也”。这种现象发展到顶峰便出现了( )
A. 分封制的实行 B.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C. 行省制的普遍推广 D. 军机处的设立
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封建制度)是通过分封领地建立起“封主一封臣”的人身依附关系,封臣宣誓效忠、封主保护封臣,在政治上国家权力分散,封臣在领地内拥有世袭的军事、政治、司法、财政等各种权力, 在经济上实行的是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中国商周时期的“封建制”和欧洲的“feudalism”比较接近的是( )
①封主和封臣之间的关系②国家政权结构形式③封臣都是衣食租税④封主都属于地主阶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旧唐书·王起传》说:“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及元稹、李绅在翰林,深怒其事,故有覆试之科。及起考贡士,奏当司所选进士,据所考杂文,先送中书,令宰臣阅视可否”。材料说明此时的科举
A. 确立了中书省掌控考试地位
B. 减少了世家望族的请托风气
C. 消除了官员结党营私的现象
D. 残存了豪门把控仕途的特点
“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 )
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B.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制约
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
D.谏官的职责是规劝君主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