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黄宗羲认为,古者天子之位不传子而传贤,到了后来天子之位传子,而自宰相以下无不传贤...

黄宗羲认为,古者天子之位不传子而传贤,到了后来天子之位传子,而自宰相以下无不传贤,天子之子不皆贤,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他旨在强调

A. 嫡长子维承制的弊端及落后性

B. 扩大相权以防止专制的必要性

C. 专制下官僚政治存在的合理性

D. 晚清恢复宰相制度的进步意义

 

C 【解析】根据题干“天子之位传子”可知是王位世袭制;“宰相以下无不传贤”可知官吏任免以才识为主,故“天子之子不皆贤,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体现了专制下官僚政治存在的合理性,C项正确。A项是对题干的臆想,且理解片面,排除。题干没有涉及扩大相权以防止专制,且与史实不符,排除B。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

A. 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B. 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 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查看答案

明代思想家王夫之在批评理学“损人欲以复天理”的同时,提出了“理欲一体”、“以性正情,以义制利”的主张。这说明王夫之

A. 彻底否定理学的“理欲”观

B. 意在提倡“尊公轻私”思想

C. 极力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 认为私欲是理的物质基础

 

查看答案

《四库全书总目》载:“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材料中“其书可毁”意在

A. 维护理学的正统地位

B. 强调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C. 突出对孔子思想顺从

D. 深曝其罪恶以警示后人

 

查看答案

清代学者颜元解释“格物”为“犯手(动手)实做其事”,并说“手格其物而后知至”,这一观点

A. 强调知行合一

B. 认为真理来源于实践

C. 肯定行先于知

D. 与朱熹观点完全一致

 

查看答案

李贽的《藏书》是评述历史人物的著作。其中的《世纪》部分,讲述的是朝代更替以及帝王个人活动。他将陈胜、公孙述(东汉末年军阀)等列入书中,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如西楚霸王项籍篇题为“英雄草创”,王莽篇题为“篡弑资贼”。该书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A. 反对思想束缚提倡独立思考

B. 突破传统改革史书编撰体例

C. 破除传统等级观念反抗权威

D. 以史为据实事求是评价历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