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梦-民主路》解说词中说:“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已超越...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梦-民主路》解说词中说:“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已超越了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思想,开始走向民主、民治的新民本思想。”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补救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中国文化概论》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评述“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是中世纪末的产物,而西方启蒙思想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这一观点。

 

(3)我同意这种观点。 背景:经济上,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政治上,中国资产阶级还未形成;西欧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理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欧洲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主义,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构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影响: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张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未能有力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欧洲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并成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础。 【解析】(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对该观点表明态度,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知识进行评价即可。例如,同意材料这种说法,根据材料“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明末清初民主思想产生的落后的经济基础、政治专制统治强化、思想束缚阶级的局限性考虑;西方启蒙思想可以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构建、思想解放潮流加以归纳,史论正确,言语清晰即可。 整体分析:本问以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和欧洲的启蒙运用为切入点,考查了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等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明清进步思想还是欧洲启蒙思想,它们的产生与时代的发展密不可分,也就是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的原理体现。两者都在历史上产生重大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明的大变局是在世界潮流的激荡下逐渐显现的。随着地理大发现,百、葡、荷等国开辟了太平洋丝绸之路。全球化贸易浪潮袭来之际,明朝依然沿袭大祖制定的海禁政策,但走私与海禁较量的结果是隆庆开禁,准许人民前往东西二洋贸易,在沿海设关收锐,走私贸易转为合法贸易。这样晚明外贸十分辉煌,物美价廉的丝织品畅销西属美洲,江南太湖流域的南浔等丝绸业市镇的著名品牌“辑里丝”产品在国际市场享有极高的声誉,远销欧美。江南棉布业市镇出产的精品棉布,号称“衣被天下”,畅销海内外。因此,通过贸易渠道,全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了中国。以利玛窦为代表的欧洲传教士也进入中国,在传播天主教同时,也传播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文化,使中国在文化上融入世界,同时西学的巨大魅力深深吸引大批在探求新知识的士大夫们,中国人开始真切地了解世界,涌现出第一代放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他们与传教士合作编译欧洲科学普作,向国人普及新的科学理念。当时客观环境处于“天崩地解”时代,有利于基督教义传播,而王阳明心学的兴起,也大大解放了士人的思想,以“异端”自居的李贽,提出“咸以孔于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思想界流派纷呈,讲学之风盛行,更多的士子、文人有了自主意识,文人结社蔚然成风,畅所欲言交流心得。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明大变局的特征。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秦统一中国开始,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的建立与灭亡,即“初”与“末”。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去读历史,就会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朝代,不仅有“末”,还有一个时段被定义为“晚”,这三个时段即晚唐、晚明和晚清,都尚有数十年时间的延续。一般被称为’‘晚”的时代,虽然出现颓势,但是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却十分繁荣,一般都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

——摘编自商传《晚明社会转型的历史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朝代晚期的观点。(说明:对该学者观点表示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对下表中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共同之处解读正确的是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乃是一件与他昨天处置臣民生命财产的那些暴行同样合法的行为。”

 

 

A. 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B. 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C. 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D. 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查看答案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下列与材料核心观点相一致的是

A. 合乎本心

B. 物皆有理

C. 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

D. 理先气后

 

查看答案

清初的学者颜元指出:“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由此可见颜元

A. 抨击理学的空疏无用

B. 赞扬儒家的忠君思想

C. 反对理学的统治地位

D. 赋予了儒学新的内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