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这个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道路。

——武力《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

材料二1960年,中共中央发出《十二条》,肯定了农村集市在活跃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1962年中共中央发出《农业六十条》等指示,允许和鼓励社员种自留地和发展家庭副业。……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覆盖的范围中,农村是计划较薄弱的环节,在“大集体”下存在着自留地、自由市场等“小自由”。……当我国开始启动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时,自留地、自由市场等“小自由”必定成为改革的先导。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自由市场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陈云指出,“必须考虑到我国人多、地大、各地情况不一样这个事实”,要求中央对地方、地方对工商企业的权力“集中不能过分”,“中央不可能包揽全国的事情,所以应当有适当的分权”,“扩大地方的职权是完全必要的”“有些企业的管理权要下放,财务要下放,利润也要下放”。他的这些主张,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的肯定,委托他主持制定改进经营管理体制的具体实施方案。他亲自代国务院起草了《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等三个文件,在全国实施。这些措施的提出和实行,对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人民网《陈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卓越贡献》

材料四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人为构建起来的一种体制。政府是这一体制的构建者,也是计划者,因此,政府是整个体制的主体。……一方面,政府必然又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保护者,政府为了确保自身意志得以实现,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另一方面,政府必然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者,只有政府的自觉革命,才可能推动这一体制的改革。

——赵凌云《1949—2008年间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产生、演变与转变的内生逻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促成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因素。

(2)材料二、三、四概括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如何影响了1979年以来中国改革路径的选择。

 

(1)因素:朝鲜战争威胁国家安全;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大的政府权力;社会主义目标的追求。 (2)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包括:农村中存在农村集市、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地方和企业具有一定的职权;政府是体制的主体。 对改革的影响:农村中的“小自由”成为改革的先导,经济体制改革先在农村展开,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地方和企业具有一定的职权,有利于提高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政府是体制的主体,中国改革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 【解析】(1)因素:依据材料一“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成胁”可以得出朝鲜战争威胁国家安全;依据材料一“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可以得出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依据材料一“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可以得出强大的政府权力;依据材料一“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道路”可以得出社会主义目标的追求。 (2)特点:根据“允许和鼓励社员种自留地和发展家庭副业”“中央不可能包揽全国的事情,所以应当有适当的分权”“政府是这一体制的构建者,也是计划者,因此,政府是整个体制的主体”概括得出。对改革的影响:可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分别分析对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根据“政府是体制的主体”分析对改革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三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四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查看答案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A.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欧盟

B.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世界银行

C. 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建立世界银行

D.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欧洲共同体

 

查看答案

1986年当总协定缔约方在乌拉圭艾斯特角召开部长理事会时,提出要维护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并进一步实现总协定的目标、要开拓一个更加公开可行并持久的贸易制度。这反映了

A. 建立新的世界贸易规则为大势所趋

B. 多边贸易谈判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C. 关贸总协定的目标没有得到实现

D. 关贸总协定主要职能是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

 

查看答案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造成严重的灾难,可以为其提供灾后重建贷款的国际组织是

A. WB

B. IMF

C. WTO

D. APEC

 

查看答案

1994年《APEC经济领导人共同宣言》提出“不晚于2020年在亚太地区完成我们实现自由和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的目标。执行的时间将考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经济实体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经济不迟于2010年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这表明APEC成员国

A. 坚持互利和互惠的原则

B. 反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C.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D. 通过法律确立长远目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