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朝时,掌权的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甚至参与包括宰相在内...

唐朝时,掌权的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甚至参与包括宰相在内的大臣的任命。后来发展到与宰相共参政事,“宰相掌文,枢密掌武”。这反映出

A. 政事堂制度已被废除    B. 君主专制加强的策略性

C. 三省六部制日趋完善    D. 当时朋党之争日趋激烈

 

B 【解析】据所学可知政事堂制度是中国唐宋时期宰相议事的地方,是常设的,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并未废除,故A项排除;据题干“宰相掌文,枢密掌武”可得出皇帝通过宰相与枢密的分权,而削弱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故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度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排除;通过宦官与宰相职权的变化无法得出当时唐朝朋党之争日趋激烈,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东汉初年,诸将上书愿击匈奴。刘秀回答“北狄尚强”,“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人”。由此推论刘秀当时重在

A. 修复民族关系,以和代战    B. 吸取前朝教训.防止权臣当道

C. 远交近攻、整顿北境边防    D. 削弱地方兵权,遏制地方割据

 

查看答案

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认为:“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能印证此观点的史实

A. 三公九卿制    B. 内外朝制度

C. 三省六部制    D. 一省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早在甲午后,应诏陈言的刘坤一、张之洞在《江楚会奏变法三摺》中强调,为造就有用的人材,传统的教育制度必须改革。1901年,清廷谕令从1902年起各省科举考试要考试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的书院改为学堂,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功名;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自费留学学生也“一体考验奖励”。1904年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管理通则等作了具体规定。1905年,清廷下令停止科举考试,科举的废除加快了学堂建立的步伐。到1905年,除去教会学堂,官、公、私立和大中小学、师范、专门学校等各类学堂8277所,学生达25万人。随着形势的发展,作为专管全国学堂事务的机构——学部,于1905年正式设立。这样,一个不同于旧式文人和封建士大夫的新知识分子群体活跃于历史舞台,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对外贸易中各国所占比重

国别

输自(输入)

输往(输出)

1868

1888

1896

1906

1913

1868

1888

1896

1906

1913

英国

33.4

24.0

21.1

18.4

16.5

61.8

18.1

8.6

5.6

4.1

英国属地

(不包括香港)

37.6

7.9

13.7

9.7

10.2

5.5

6.6

4.1

2.7

3.7

香港

21.4

55.1

43.2

33.8

29.3

13.0

36.3

41.2

35.0

29.0

日本*

3.6

4.6

8.2

14.3

20.4

1.3

3.9

8.7

14.1

16.2

美国

1.1

2.5

5.6

10.4

6.0

9.5

9.7

8.5

10.9

9.3

俄国

0.1

0.4

1.1

0.1

3.8

1.2

7.9

11.4

7.9

11.1

法国**

——

——

——

1.0

0.9

——

——

——

10.7

10.1

德国**

——

——

——

4.0

4.8

——

——

——

2.4

4.2

其他各国

2.8

5.5

7.1

8.3

8.1

7.7

17.5

17.5

10.7

12.3

 

*1895年后包括台湾   **1906年以前的数字包含在“其他各国”栏内

——郑友揆《中国对外贸易与工业的发展》

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这一时期中外贸易发展特点的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说明:可以综合材料得出结论并加以说明,也可以根据部分材料得出结论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另外,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从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出发,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在实际运作中,突出改革行政体制,如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地方则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统治体制。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民国初年,边疆问题突出,但是北京政府由于诸多原因,无暇筹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开始注意边疆问题。为实现边疆的内地化,国民政府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以达到政治的一体化。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一些列经济政策,如在边地屯垦及移民实边,改善边疆的交通与邮政,改良边疆民众的生产技术,设立边疆金融机构并兴办实业等,以此来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国民政府政府还下令改正西南少数民族称谓,取消歧视称呼。

                                ——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治边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古代治边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治边政策相比,国民政府的治边政策有何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