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对全球化政治内涵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论。有学者曾归纳为3个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对全球化政治内涵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论。有学者曾归纳为3个宽泛流派:极端全球主义者、怀疑论者和变革论者。在极端全球主义者看来,当代全球化标志着一个新时代,其中各个民族日益服从于全球市场的约束,意味着人类行为框架的根本性重组,意味着民族国家的终结,其突出特征是全球资本主义、全球治理和全球公民社会;怀疑论者则认为,全球化在本质上是一个神话,全球化掩盖了国际经济不断分裂为三个主要的地区集团、国家政府依然强大的现实,认为全球化不过意味着更高水平的国际化和区域化,国际化依靠国家的默许和支持,甚至认为与19世纪90年代相比,世界的相互依赖程度更低;对变革论者而言,全球化的当代模式是前所未有的,全球的国家和社会正在经历一个深刻的变革过程,它们努力适应着这个相互联系更紧密、但又非常不确定的世界——其中国际事务与国内事务、外部事务和内部事务不再有清晰的区分,认为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不确定性的历史进程,既有全球整合的一面,也有分裂的一面,并相信全球化改变着国家权力和世界政治。

——房乐宪《全球化的多维政治内涵及思考》

评材料中关于政治全球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第一种:极端全球主义观点:民族国家终结,制度完全趋同。我同意这样的观点。 理由:①国际政治活动中,各国加强合作,弱化了国家意志。如全球性组织的建立:国联、联合国;区域集团的建立:欧盟、北约、阿盟(阿拉伯国家联盟);形成国际统一战线:反法西斯同盟、全球反恐合作。 ②制度相互影响,日益同化。如1787年美国宪法成为资本主义立法的典范、日本明治维新“脱亚入欧”、中国戊戌变法师法日本实行君主立宪、辛亥革命效仿西方实行共和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等。 综上所述,完全、彻底的全球化必然实现。 第二种:怀疑论观点:全球化不可能实现,主权国家意志更加强化。我同意这样的观点。 理由:①区域集团的建立抵制全球化发展。如欧盟、东盟的建立,推动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发展。 ②民族国家的自立自强,对全球化运动产生本能的抗拒。一是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三世界的崛起,民族国家的数量反而越来越多;二是扩张与反扩张、演变与反演变,引发更多集团与集团、国家与国家间利益的冲突,如两极格局下的冷战、热战与当代局部冲突、恐怖主义等,都冲击着全球化。 综上所述,全球化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第三种:变革论观点:世界正发生着整合,全球化在进行,但分裂主义也大行其道。我同意该观点。 理由:综合第一、第二种观点的理由回答 【解析】本题据材料“3个宽泛流派:极端全球主义者、怀疑论者和变革论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材料中关于政治全球化的观点选出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例如:极端全球主义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各国加强合作弱化了国家意志、制度相互影响同化的角度进行评论。同时,注意史论结合,如国联、联合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12)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8

(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

 

查看答案

人财物各有所管,产供销互不见面”。这幅对联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 计划经济体制的盛行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 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行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查看答案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货币战。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

A.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签署关贸总协定    D.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查看答案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

 

查看答案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简单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却日趋复杂化。后者出现的原因是

A. 经营者革命    B. 福利国家的出现

C. 国有化的推动    D.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