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_____)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向导如股。平居不可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其意在告诫统治者要
A. 消灭传染病源
B. 削弱王国势力
C. 严惩贪官污吏
D. 发展社会经济
清代直隶总督署院内的山墙上雕刻有一组《御题棉花图》,由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绘制,通过16幅图记录棉花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乾隆皇帝亲笔为每图题写七言绝句。材料主要反映了
A. 棉纺织技术已经成熟 B.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C. 统治者重视劝课农桑 D. 棉花是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 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B. 天文历法科学严密
C. 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
D. 农学研究因循守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屈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责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
——郭守兰等《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二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劢于证据; 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近,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民法大全》
(1)据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2)材料二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哪些法律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近代欧洲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