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从根本上说明( )
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
B.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
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
1990年11月21日,有34国参加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通过了被誉为“新欧洲”宣言的《新欧洲巴黎宪章》,它在“东方”认同于“西方”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宣告“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各国今后的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这几乎成为所有欧洲国家的共识。这表明
A.冷战格局在欧洲的结束 B.“新欧洲”是东西方妥协的产物
C.欧洲开启了一体化进程 D.冷战时代以西方的胜利宣告终结
学者孔笑微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粉碎了战前几个殖民帝国的货币势力范围,停止了恶性贬值带来的贸易冲突。货币管制瓶颈的削弱,为国际经济开拓了全新的视野和思维。下列关于文中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B. 其背景是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形成
C. 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D. 扩大了世界贸易
1975年,法国、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成立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六国集团。1976年,加拿大加入后,G6变为G7。1998年俄罗斯加入,G7演变为G8,1999年,G7邀请澳大利亚、中国、南非、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加入,G20成立。从G6到G20说明:
A. 新兴工业国家已居优势
B. 国际组织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C.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
D. 20国集团成为全球权力中心
“全球化,不折不扣地是一个名称,指示着这么一种意识形态机制:它试图一劳永逸地将整个世界当作一件价值连城的奖品,一些民族国家(发达民族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发达民族国家是全球化的主导 ②全球化是发达国家掠夺世界的新途径③全球化巩固了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 ④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政治多极化的实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975年,面对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英国下院就英国是否留在欧洲共同体内举行全民公决,大约65%的选民参与了投票,其中67.2%的人投赞同票,32.8%的人投反对票,英国最终留在欧洲共同体内。这反映出( )
A. 一体化不利于英国发展 B. 欧共体内部出现分裂
C. 英国民主制度受到冲击 D. 西欧整体实力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