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
时间 | 年均增长率(%) |
1953~1957年 | 4.5 |
1958~1962年 | 4.3 |
1963~1965年 | 11.1 |
1966~1970年 | 3.9 |
1971~1975年 | 4.0 |
1976~1980年 | 5.1 |
1981~1985年 | 8.1 |
材料二 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到1899年,近7万项农机具发明和农业技术得到美国专利局认证,仅播种机就达到9156项。1862年颁布《莫里尔土地法》,政府拨地资财建立农学院。同年,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1887年通过《海契法案》,展开建立高效农业产业的相关研究。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1914年,国会批准《史密斯—利弗法》,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并将它们纳入联邦、州、县三级管理结构中。
——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
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评述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一些人抨击罗斯福的依据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材料一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示意图”
(1)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出现怎样的特征?以此为前提,美国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确保它的霸权地位?
(2)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不断下滑的国际因素是什么?为此,进入80年代后美国在经济方面的内外政策有何调整?上述材料和问题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比较(公元400—1998年,横坐标为年代,纵坐标为参照1990年美元的估算值)
(3)分析19世纪西欧和中国人均GDP曲线各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西欧产生这种变化的内部因素有哪些?中国产生这种变化的外部原因是什么?
(4)1950年至1998年之间,中国的人均GDP曲线在经历了一次较大的波折后,再次呈现出持续、快速上升的趋势。产生这一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公元前5世纪,雅典戏剧创作进入繁荣时期。涌现出大量的剧作家和作品,塑造了大量的英雄人物,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为盛极一时的文化现象。这一现象发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 众多城邦出现,新的阶层崛起
B. 教育高度发展,惠及广大民众
C. 希腊境内多山,天然良港众多
D. 雅典民主发展,统治阶级提倡
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A.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 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异
C. 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 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徐中约教授提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对该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 近代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B. 中国人自古以来勇于接受挑战
C. 中国人在被动中抛弃懦家思想 D. 中国已在近代融合到世界中去
就在英国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之时,英国人亚当·斯密却主张英国摆脱殖民地的累赘,不要去管殖民地的事,以“无形帝国”代替有形的“日不落帝国”。亚当·斯密的“无形帝国”
A. 基于工业革命完成后的强大实力 B. 力图最大限度地减轻英国的负担
C. 意在促使英国提高现代文明程度 D. 促使英国通过自由贸易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