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唐后,汴州(开封)、宋州(商丘)、楚州(准安)、广陵(扬州)、苏州和杭州等城市...

中唐后,汴州(开封)、宋州(商丘)、楚州(准安)、广陵(扬州)、苏州和杭州等城市遂渐繁起来,其主要原因是(     )

A. 运河航运的兴盛    B. 长江航运的发达

C. 江南经济的发展    D. 对外贸易的兴盛

 

A 【解析】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的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涉及的汴州、宋州、楚州、广陵、苏州等城市,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既有南方地区又有北方地区,据此可排除B、C两项。材料不涉及对外贸易问题,故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春秋以来的30多位著名商人立传,并提出将主张盐铁官营的桑弘羊油烹,这说明(     )

A. 汉代已出现重商思想    B. 春秋以来商人地位很高:

C. 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    D. 盐铁官营阻碍社会发展

 

查看答案

春秋前期,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一都按田亩实税。其主要历史影响是(     )

A. 加速速土地私化发展    B.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C. 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D. 加剧地方割据混战

 

查看答案

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的魏晋南北朝农业生产工具只有三十多种,到元代,王帧《农书》中记载的农具已多达一百零五种,这些新式农具广泛利用了机械原理,据此可知我国古代农业(    )

A. 到元代发展到顶峰    B. 利用近代科技发展生产

C. 经营方式发生改变    D. 精耕细作模式日益完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

时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58~1962年

4.3

1963~1965年

11.1

1966~1970年

3.9

1971~1975年

4.0

1976~1980年

5.1

1981~1985年

8.1

 

材料二  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到1899年,近7万项农机具发明和农业技术得到美国专利局认证,仅播种机就达到9156项。1862年颁布《莫里尔土地法》,政府拨地资财建立农学院。同年,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1887年通过《海契法案》,展开建立高效农业产业的相关研究。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1914年,国会批准《史密斯—利弗法》,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并将它们纳入联邦、州、县三级管理结构中。

——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

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评述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一些人抨击罗斯福的依据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查看答案

材料一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示意图” 

(1)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出现怎样的特征?以此为前提,美国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确保它的霸权地位?

(2)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不断下滑的国际因素是什么?为此,进入80年代后美国在经济方面的内外政策有何调整?上述材料和问题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比较(公元400—1998年,横坐标为年代,纵坐标为参照1990年美元的估算值)

(3)分析19世纪西欧和中国人均GDP曲线各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西欧产生这种变化的内部因素有哪些?中国产生这种变化的外部原因是什么?

(4)1950年至1998年之间,中国的人均GDP曲线在经历了一次较大的波折后,再次呈现出持续、快速上升的趋势。产生这一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