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归根结底是一个民族运动,是具有民族独立和中国近代化两...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归根结底是一个民族运动,是具有民族独立和中国近代化两个内容的民族运动,而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而现代史上(指1949年以后的历史),这两个问题仍在继续,只有二者的位置发生了历史性的进步的变换。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政权性质的变化    B. 主要矛盾的变化

C. 国家性质的变化    D. 国际形势的变化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知识迁移的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1949年之前,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同外国帝国主义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反抗外国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成为首要的任务;1949年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的近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成为了首要的目标。因此发生变化的关键在于主要矛盾的变化。故选B。ACD三项均不是从最根本的主要矛盾这个角度进行分析的,因而是错误的。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关条约》第六款约定:“清、日两国所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绝。……其两国新订约章,应以清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约章为本。”对该条款理解恰当的是日本(    )

A.主宰中国的局面基本形成

B.同等享有其他列强在中国的特权

C.确立其在东亚的领导地位

D.迫使中国承认中日两国的平等地位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查看答案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 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 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C. 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D. 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查看答案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 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

 

查看答案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阏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苏轼的书法主张从侧面上反映了当时    

A.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B.理学思想的影响

C.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阶段

D.反封建意识的出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