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中国盐法,自宋代实行钞引制度以来,历元、明、清而积弊...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中国盐法,自宋代实行钞引制度以来,历元、明、清而积弊日深,清末筹议改革,尚未实行,辛亥革命爆发了。北洋政府的盐法改革是在中国盐政主权进一步殖民地化的背景下展开的,是凭借帝国主义债权地位推动的。1929年9月19日,财政部公布《盐运使公署章程》,财政部在产盐区域内设置盐运史;同日还公布了《榷运局章程》,规定:如果销盐的省份不在产盐区域以内,财政部设榷运局管理盐务行政事宜……1930年4月颁布的《销盐考成章程》,对盐务官员盐运史、榷运局长的考核做了明确的规定。……2月国民政府颁布了《检查精盐章程》,规定从事精盐生产者的国籍必须是中华民国国籍。南京国民政府在制定了有关法律文件、规章制度以后,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或其他各种客观原因,在盐税改革中,似乎有“重聚敛轻建设,加强控制”的习惯性偏好。

——摘编自《近代中国盐政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进行盐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盐政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盐政改革的影响。

 

(1)背景:国家盐政主权遭受侵害;传统盐务管理体制的弊端;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解决国民政府财政困难的需要(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西方盐政思想的传入。 (2)特点:立法推进;措施全面;措施因地制宜。 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助于收回盐政主权;推动了盐政的近代化;客观上推动了法制的近代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后期聚敛过度忽视民生。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中国盐法……积弊日深……辛亥革命爆发了……在中国盐政主权进一步殖民地化的背景下展开的,是凭借帝国主义债权地位推动的……南京国民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或其他各种客观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国家盐政主权、传统盐务管理体制的弊端、国民政府统一全国、财政困难、西方盐政思想等方面分析国民政府进行盐政改革的背景。 (2)本题根据材料“《盐运使公署章程》……《榷运局章程》……《销盐考成章程》……《检查精盐章程》……”即可从立法推进、措施全面等方面概括盐政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财政收入、盐政主权、盐政的近代化、法制的近代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聚敛过度等方面分析盐政改革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武汉大学教授赵林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他认为:宗教改革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的精神氛围,客观上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意大利人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反而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与罗马天主教会成了一丘之貉。

——《试论宗教改革对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董仲舒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主张“德主而刑辅”。”董仲舒主张司法中以儒家经典为指导,经律相矛盾时不惜以经破律。“春秋决狱”的特点是“以经断狱”和“原心定罪”,在量刑时要着重考虑犯罪的动机。在董仲舒看来,社会上的君臣民等级制都是天意的体现。“三纲五常”是上天赋予人类必须服从的美德,否则就是犯罪,皇帝就可“代天刑罚”,皇帝既然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故“口含天宪”,言出即法。

——摘编自李文兰《试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

材料二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晚期著名的法学家。他认同自然法源于自然的观点,并指出由于自然法具有至上性,依照自然的强制力实现和高于一切人定法,因而普遍存在,永恒不变,西塞罗主张,一切人的平等是基于理性的平等,“尽管人与人在知识、财产和社会地位上存在差别,但是,他们都具有推测、阐述、综合和做结论的智慧,这是人类理性所公有的。”其次,他还认为法律应当具有权威性,法律的至高无上决定了它必须得到有效执行。

——摘编自孙银龙等《论西塞罗的法律思想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和西塞罗的法治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治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查看答案

英王乔治三世授意政府逮捕发表文章攻击他的约翰•威尔克斯,但因为威尔克斯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最后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了他的议员资格。这表明当时英国

A. 国王控制了政府和议会

B. 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C. 《权利法案》受到挑战

D. 君主立宪尚未确立

 

查看答案

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的灵感来源于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该学说的核心思想是

A. 优胜劣汰

B. 社会契约

C. 分权制衡

D. 天赐人权

 

查看答案

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马夫冒充国王,国王察觉此事后,不动声色地把马夫侦查出来,趁他在睡梦中剪去他一把头发。不料马夫在发觉后急中生智把别人的头发也同样都剪了,因此逃过了惩罚。除此以外还有不少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出

A. 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努力

B. 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C. 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 人文主义者主张推翻君主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