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元史选举志一》记载:“(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以为:‘贡...

《元史选举志一》记载:“(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以为:‘贡举法废,士无如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做技巧败鬻以为工匠商贾。”清代赵翼《陔余丛考·九儒十丐》有:“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的说法。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元朝

A. 民族歧视等级明显

B. 社会重视宗教文化

C. 文人社会地位较低

D. 政府重视科举制度

 

C 【解析】材料“贡举法废,士无入仕之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说明元朝由于废除科举制,导致文人的社会地位低下,故C项正确,D项错误;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点睛:材料“贡举法废,士无入仕之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是解题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长期战乱,离愁,太轻易的生死离别,妻离子散的社会现象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这时节,各种张扬的,个性的,甚至夸张的生命个体被重视,被渲染,被接受。与材料相符的书法大家是(   )

A. 王羲之    B. 阎立本

C. 欧阳修    D. 郑板桥

 

查看答案

《礼记•曲礼》认为父仇不共戴天,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汉代董仲舒在春秋决狱案例中对子误伤父的结论是:“臣愚以……春秋之义……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魏律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这表明汉魏时期的法律呈现出

A. 宗法家族的特色

B. 以儒入法的特色

C. 同态复仇的特色

D. 严刑峻法的特色

 

查看答案

西汉时,形成了内朝的尚书组织与外朝的三公九卿一起管理政务及分工又相互制约的双轨行政管理体制制度;明朝时形成了内阁制度,尤其是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权倾朝野。这些制度的形成主要说明了(   )

A.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监察制度的削弱    D. 防范官员的腐败

 

查看答案

陶朱公范蠡在经商过程中信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的观点,提出“务完物,无息币”。材料主要是指

A. 主张商业投资多元化

B. 加速商品、货币流通领域的周转

C. 强调商品的贱买贵卖

D. 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来调整经营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到了东晋已有三百多年。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寺院大量兴起,佛教团体日益壮大,对寺院管理便成了问题。此时佛教的发展,也到了一个关键时刻,一个转折点,从过去的基本上是送进来的阶段向拿进来的阶段转变。晋末宋(南朝宋)初的西行求法运动,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兴起来的。在所有这一些西行求法者中,法显无疑是最突出的一个。他所到之地最多、最远,也真正到了印度。在法显之后,到印度的中国求法僧人逐渐多起来了。法显携归翻译的戒律,对于中国当时的僧伽来说,宛如及时的春雨。

《法显传》时印度的影响重大。印度古代缺少真正的史籍,研究印度古代历史,必须借助于外国的一些著作,其中尤以中国古代典籍最为重要,而在这些典籍中,古代僧人的游记更为突出,《法显传》便是其中最古的和最全的著作之一。研究印度古代史的学者,包括印度学者在内,都视之为瑰宝。有一位著名的印度史学家曾写信说:“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不可能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显赴印度求佛法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显西行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