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可以用来研究

A. 古代官营手工业

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C. 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 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

 

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雇佣关系的形成,属于资本主义萌芽,故B正确。古代官营手工业,没有雇佣关系,故A排除。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故C排除。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也未涉及雇佣关系,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名师点睛】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这种现象被学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明朝中后期,但发展十分缓慢,自然经济仍占社会主导地位,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前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乾隆五年,大臣胡定上奏曰:“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入盈千万石。”上述现象对清代工商业的影响是

A. 造成农民贫困市场狭小

B. 促使工商业向乡村渗透

C. 扩大了手工业生产规模

D. 导致了工商业资金的流失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轻重必有能辨之者。此议果定, 则已经出塞及尚未出塞各军,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其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中土陆多于水,仍以陆军为立国根基。但设海防衙门,于近畿七省防务,仅以一重臣主之,无论东自奉、锦, 南暨台、琼,首尾延袤万馀里,非一人之力才、精神所能贯注,而形隔势禁,既无长驾远驭之方,亦开外重内轻之渐。其事可暂而不可久也。查泰西各国,外部、海部并设衙门于都城, 海部体制与他部相埒(同等)……且海防二字,顾名思义,不过斤斤自守,亦不足以张国威而詟敌情。鄙见外患如此其亟,时势必须变通。应请径设海部。

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 舍变法与用人, 别无下手之方。 伏愿我皇上顾念社稷生民之重, 时势艰危之极, 常存歆然不自足之怀,节省冗费,请求军实,造就人才,皆不必拘执常例,而尤以人才为亟要,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於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

——摘编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请设海部兼筹海军》

左宗棠道:“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亦将无晏眠之日。窃维时事之宜筹、谟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今之论海防者,以目前不遑专顾西域,且宜严守边界,不必急图进取,请以停撤之饷匀济海防;论塞防者,以俄人狡焉思逞,宜以全力注重西征,西北无虞,东南自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和左宗棠的不同观点,归纳李鸿章的海防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李鸿章的海防思想。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更认为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首先签字的四国之一,只有尽早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才能适应中国已经取得的国际地位,符合联合国家进行战争的目标。为此,中美、中英经过三个月的谈判,就废除不平等条约和改订新约问题,达成协议。。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和换文”,由中国大使魏道明与国务卿赫尔代表两国在华盛顿签字;同日,“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条约与换文”,由宋子文、薛穆、黎吉生,代表两国在陪都重庆签字,上述两约通常简称“中美平等新约”和“中英平等新约”。

中美、中英新约强调∶中美、中英是平等的主权国家,缔约双方重视两国人民间的友好关系,并愿共同致力促进人类平等关系的发展。按照新约,中国不再有租界不再有外国的法律系统。新的条约取消了与列强之间的不平等条约,结束了中国所称“一个世纪的压迫”。西方人很少把握的事实,但对于认识中国它却有最为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时代》杂志,1943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治外法权不断遭到破坏的过程及产生的危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收回治外法权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朱元璋即位后,“惩元季吏治纵弛”,决心创立一个清正廉洁的朝廷。为此,他详定了官员考课办法,凡内外官员,根据他们的品秩,由吏部“综其称职、平常、不称职而陟黜之”。……朱元璋还用严刑峻法来整顿吏治。他常说:“纪纲法度,为治之本。”……他对贪污的官吏处罚特别重。如果来坐官家的船,携带私物超过三十斤的,每十斤笞十杖,每二十斤罪加一等,最重杖七十。朱元璋整顿吏治收到一定的效果,据《明史·循吏传》记载,“一时守令畏法”, “吏治焕然丕变矣”……朱元璋用重刑惩治贪官,虽对吏治清廉有一定作用,但又不免陷于滥杀,从根本上还是出于对明朝长治久安的考虑。

—— 摘编自自寿彝《中国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初廉政出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朱元璋吏治改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下表是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40年代起

开眼看世界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9世纪60~70年代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

1915年

开始新文化运动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