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图),并由此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
A. 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
B. 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C. 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
D. 丝织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如下图造型和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
C.清朝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政策 D.瓷器是当时中国惟一的外销商品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可以用来研究
A. 古代官营手工业
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C. 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 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
乾隆五年,大臣胡定上奏曰:“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入盈千万石。”上述现象对清代工商业的影响是
A. 造成农民贫困市场狭小
B. 促使工商业向乡村渗透
C. 扩大了手工业生产规模
D. 导致了工商业资金的流失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轻重必有能辨之者。此议果定, 则已经出塞及尚未出塞各军,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其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中土陆多于水,仍以陆军为立国根基。但设海防衙门,于近畿七省防务,仅以一重臣主之,无论东自奉、锦, 南暨台、琼,首尾延袤万馀里,非一人之力才、精神所能贯注,而形隔势禁,既无长驾远驭之方,亦开外重内轻之渐。其事可暂而不可久也。查泰西各国,外部、海部并设衙门于都城, 海部体制与他部相埒(同等)……且海防二字,顾名思义,不过斤斤自守,亦不足以张国威而詟敌情。鄙见外患如此其亟,时势必须变通。应请径设海部。
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 舍变法与用人, 别无下手之方。 伏愿我皇上顾念社稷生民之重, 时势艰危之极, 常存歆然不自足之怀,节省冗费,请求军实,造就人才,皆不必拘执常例,而尤以人才为亟要,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於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
——摘编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请设海部兼筹海军》
左宗棠道:“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亦将无晏眠之日。窃维时事之宜筹、谟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今之论海防者,以目前不遑专顾西域,且宜严守边界,不必急图进取,请以停撤之饷匀济海防;论塞防者,以俄人狡焉思逞,宜以全力注重西征,西北无虞,东南自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和左宗棠的不同观点,归纳李鸿章的海防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李鸿章的海防思想。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更认为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首先签字的四国之一,只有尽早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才能适应中国已经取得的国际地位,符合联合国家进行战争的目标。为此,中美、中英经过三个月的谈判,就废除不平等条约和改订新约问题,达成协议。。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和换文”,由中国大使魏道明与国务卿赫尔代表两国在华盛顿签字;同日,“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条约与换文”,由宋子文、薛穆、黎吉生,代表两国在陪都重庆签字,上述两约通常简称“中美平等新约”和“中英平等新约”。
中美、中英新约强调∶中美、中英是平等的主权国家,缔约双方重视两国人民间的友好关系,并愿共同致力促进人类平等关系的发展。按照新约,中国不再有租界不再有外国的法律系统。新的条约取消了与列强之间的不平等条约,结束了中国所称“一个世纪的压迫”。西方人很少把握的事实,但对于认识中国它却有最为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时代》杂志,1943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治外法权不断遭到破坏的过程及产生的危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收回治外法权的原因及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