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两宋是秦以后官员清廉度最高的王朝。从朝廷到地方,从高官到小吏,清廉是普遍追求,贪...

两宋是秦以后官员清廉度最高的王朝。从朝廷到地方,从高官到小吏,清廉是普遍追求,贪污乃特殊现象。这说明

A. 程朱理学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廉洁自律

B. 高薪养廉是防止贪腐现象最有效方法

C. 商品经济发展可以减少官员贪污腐败

D. 地方权力分散可以基本防止贪腐现象

 

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两宋是秦以后官员清廉度最高的王朝,主要是因为理学对人的价值、品德、自我节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故儒家道德和礼制的制约有利于官员廉洁自律,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高薪养廉,且高薪养廉也不是防止贪腐现象最有效方法,排除B。C项说法与题干信息强调程朱理学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官员廉洁自律无关,排除。分权制约可以有效防治腐败,但不是“基本防止贪腐现象”,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信息“两宋是秦以后官员清廉度最高的王朝”“清廉是普遍追求”,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理学的价值取向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下列观点与此相悖的是

A. “天之立君,本以为民”    B. “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

C. “君臣友朋,相为表里”    D.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查看答案

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往往意味着国家颜色的变换。周得火德,尚红;秦灭周,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看似简单的黑红白青黄更替背后,是一种影响了中国王朝政治几千年的“五德始终说”。“颜色革命”实质上反映出

A. 儒学宣扬以德治国

B. 君权神授深入人心

C.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D. 维护统治的合法性

 

查看答案

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反映了

A. 法家思想成为社会潮流    B. 儒家伦理渐趋官方化

C. 分封制和宗法制渐趋崩溃    D. 君臣关系促进社会变革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

A. 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    B. 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

C. 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    D. 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

 

查看答案

“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 君权神授,权力世袭    B. 家国一体,伦理治国    C. 强干弱枝,血缘世袭    D. 中央集权,贵族世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