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其制度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方法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又是球员。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可见,当时中国
A.资本原始积累具有专制性 B.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出现 D.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
下图是一幅1916年名为“水中捞月”的政治漫画,水中月亮上有“帝制”字。通过分析该画能够获得的认识是
A. 民国初期社会重建效果甚微 B. 辛亥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 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有学者认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大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属于资产阶级,他们革命的动力不是为资产阶级争取利益,而是从帝制统治和列强的窥视下拯救中国。因此,他们也代表了深受列强欺凌之苦的民族资本家的心声.材料表明革命派
A. 进行革命的目标不明确
B. 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C. 有民族民主革命的诉求
D. 已成为知识分子代言人
英国教士马尔萨斯认为:“大不列颠人口翻一番的时间极有可能不超过25年。甚至在存在着大城镇和工厂的情况下……人口增长快于食物供给是一种自然趋势。因此,除非夫妇通过晚婚和节育进行控制,否则人口将超过维持它所需要的资源。”这一论断产生的背景是( )
A.新航路开辟,物种交换导致人口激增
B.殖民扩张,贩卖黑奴带来大量的移民
C.工业化革命,经济增长激化社会问题
D.经济危机,失业者过多导致就业困难
19世纪50年代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 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 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 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D.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