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A 【解析】试题解析:东晋的儒者陶渊明、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东晋僧人慧远三人属于不同时期的人物,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故事的虚构,表明儒道佛三教文化的共依共存,体现了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A项正确;B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发生于西汉,时间不吻合,排除;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材料联系不大,C项排除;D项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说法不符合史实,唐宋尤其是宋代风格以写意为主,排除。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查看答案

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思想主张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A. 否定先秦时的思想文化成就

B. 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C.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D. 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

 

查看答案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 人之初,性本善

B.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 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来讲,大多为百姓而“鸣”,只有一家为统治者而“鸣”,它是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回答:

(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到冷落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提出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