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引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引用了如下公式:

君主专制=天下独占+地位独尊+势位独一+权力独操+决事独断+兵、刑大权的强化,这一公式表明,君主专制制度就是君主权力的强化。

——据刘泽华《洞察中国古代历史的王权主义本质》整理

试结合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有关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君主专制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示例一:君主专制体现在君主权力的不断强化。 秦朝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和军队,三公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集中。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隋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进一步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皇权。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分割宰相的兵权和财权。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皇帝直接掌握行政大权。清朝设军机处,君主完全掌握决策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历代君主通过思想统一,强化伦理纲常,加强对兵、刑大权的操控,维护君主权威。君主专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权力支配意识,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显著特征。(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中国古代社会并非始终是一个君主专制的社会。 先秦时期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君主虽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虽然确立了皇权独尊地位,但丞相等三公形成了对皇权的制约。汉代儒学秉承先秦儒学礼治、仁政思想,形成了制约君主专制的思想体系。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和谏议制度制约了皇权独断。宋代出现的理学不断发展,对纲常伦理和道德意识的强化也对君权的泛滥起到了约束作用,只有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才真正达到皇权独尊,君主专制渗透于各方面的程度。(言之成理即可) (以上示例任答其一即可,有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同等得分) 【解析】依据材料可以得出观点是君主专制体现在君主权力的不断强化;中国古代社会并非始终是一个君主专制的社会。然后对观点进行论证,观点是君主专制体现在君主权力的不断强化,可从秦朝、西汉、隋唐、宋朝、明朝、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进行说明;观点是中国古代社会并非始终是一个君主专制的社会,可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秦朝三公对皇权的制约、汉代儒学对君主权力的制约、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和谏议制度对皇权的制约、宋代理学对皇权的制约进行说明即可。 【名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强化和制约的史实。需要掌握秦朝、西汉、隋唐、宋朝、明朝、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秦朝三公对皇权的制约、汉代儒学对君主权力的制约、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和谏议制度对皇权的制约、宋代理学对皇权的制约等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度、观念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即贵族层、统治者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宗族集团或异财,或共财,或异财共财相结合。虽然在宗族组织中,有时又分成若干分支家庭,甚至小家庭,但这些个别家庭在社会与政治、经济活动中均不具有独立性格,而是被埋没在宗族体系之中。

材料二  

16世纪一位英国面包师的家庭构成(单位:人)

材料三 

随着大工业的兴起,人们大多从事手工业、商品生产等市场经济活动,美国的家庭不再具有男耕女织的特点。工业化的发展使得美国家庭生产职能逐渐消失。同时随着社会中学校的建立和发展使得家庭的教育职能转到社会中。……在工业革命以前,家庭发挥生产和分配产品与服务的职能,而工业化则将家庭的这一职能转移到了社会,家庭转而称为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中心。此外,就家庭的派生职能而言,家庭在宗教、娱乐和保障方面的作用,也逐渐为相应的社会机构所替代。

——邢瑞《论工业革命对美国家庭变迁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春秋时期家庭的主要特点。简述形成上述特点的历史背景

(2)对比材料二、三,概括工业革命后西方家庭职能的主要变化,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凡外国商船只允许在广州一地通商贸易。凡外国商人来广州贸易,只能同商行打交道。外国商人买卖货物、交纳商税皆为行商代为办理;凡外国商人一切居住行动,皆由行商负责管束、担保;凡清政府有所宣示或外国商人有所陈请,皆由行商居间传达。此外,清政府又有许多条例和章程,如外国商人到广州,必须住在洋行附近的商馆(或称夷馆)内,不得擅自外出。外国商人不得携带妇女居住商馆,不得在广州过冬,不得在广州乘轿子;不得雇用中国人服役,不得雇人传递消息等;清政府还规定,凡出海商船装载不得超过五百石,如有打造装载五百石以上的船出海者,一律发到边境充军。又规定船上一切人员都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貌、履历、籍贯等,以供官府稽查。

一一《百度百科》

材料二

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驻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今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铜等费。《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一一摘自中英《南京条约》

(1)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对外交往的相关信息并指出其政策。

(2)据材料一、二,指出《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变化之处。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519世纪俄国画家列宾的作品,被烈日炙烤得焦黄的河岸上,一队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着货船,在酷日下精疲力竭的向前挣扎。系列创作理念与该作品最为贴近的是

 

5

A. 专注于对自然任意瞬间的描绘

B. 我要如实地表现出我所生活的时代

C. 最美的艺术品就是要传达出由艺术家的纯粹的幻想

D. 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

 

查看答案

钱乘旦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下列符合这两个方向的是

A. 推行福利国家政策和建立欧洲共同体

B. 实行指令性计划模式和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C. 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D. 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和建立亚太经合组织

 

查看答案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 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 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 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 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