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张謇根据光绪、宣统两朝的《海关贸易册》指出“进口货之多,估较价格,棉纺织物曾达二...

张謇根据光绪、宣统两朝的《海关贸易册》指出“进口货之多,估较价格,棉纺织物曾达二万万两以外,次则钢铁,他货物无能及者。是以謇于南洋劝业会时,即发表中国现时实业需用棉铁政策之说”。下列对张謇的“棉铁政策”解读正确的是

A. 照搬西方工业化起步模式

B. 旨在改变中国对外贸易逆差

C. 是切合时宜的工业化路线

D. 促成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

 

C 【解析】“棉铁政策”既可以解决对外贸易逆差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切合时宜的工业化路线,张謇没有照抄照搬洋人的办法,是符合国情及19世纪末轻重工业并举的世界潮流的,故C正确,A错误;B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对外贸易逆差”,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严复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这一思想

A. 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

B. 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 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

D. 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

 

查看答案

市镇与城不同,作为商业中心,市镇联系的对象是四周的乡民。明朝前期,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市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市镇,但市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这说明明朝前期

A. 政府对市镇分布进行合理规划

B. 地域性商帮具有明显的排他性

C. 重农抑商使市镇经济陷入停滞

D. 农业对市镇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查看答案

宋初,“艺祖有天下,首置诸州通判,以朝官以上充,实使督察方镇”。北宋真宗以后,通判因“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南宋时期,更是每况愈下,通判对知州“知享平分之乐,而不能为关决之助”。这说明宋朝通判

A. 行政地位在逐渐降低

B. 监察职能在逐渐减弱

C. 兼具监察和行政功能

D. 加强了宋朝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这说明

A. 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

B. 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

C. 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

D. 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许悼云认为,我国古代某一制度使地方精英不断进入行政系统,担任郡县政府的椽吏。其中尤为隽异的少数人士,又由地方政府举荐,先在郎署学习,然后出任中央政府官吏,再外放为别处的地方首长执行中央政令,统治地方。该制度是

A. 军功爵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