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

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这说明当时

A. 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B. 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

C. 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发展方向

D. 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D 【解析】材料表明明末中国的自然科学和西方逐渐融合,主要原因是西学东渐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故D项正确;近代西方科技领先世界,故A项错误;当时只是西学东渐影响,并不是深受影响,故B项错误;东学西传不会影响西方科技发展方向,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朝时,嗜好奶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查看答案

《唐律疏议》规定:“来自同一国家的外国人在中国发生法律纠纷时,依该国法律;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在中国发生法律纠纷时,则依据唐律处理。这表明《唐律疏议》

A. 阻碍中西文化交流

B. 坚持传统夷夏观念

C. 维护了国家司法主权

D. 奠定了封建国家立法原则

 

查看答案

秦代九卿中少府掌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而与此相适应的唐代六部中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这一变化体现了

A. 血缘政治的削弱

B. 政治制度的成熟

C. 中央集权的强化

D. 行政效率的提高

 

查看答案

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在于

A. 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

B. 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C. 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

D. 探究人性发展本原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司徒雷登(1876—1962年),一个出生并在中国生活了50年的美国人。他一生最辉煌的成就,就是于1919年在北京创办并长期主持燕京大学。燕京大学虽然是教会学校,但司徒雷登却提出了“使燕大彻底中国化”原则。他聘请了当时最著名的中国学者来校任教,与外籍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同时,他积极推动燕京大学与一流名校交流合作,燕大与哈佛大学合作成立的哈佛燕京学社,作为一个学术项目至今仍备受推崇,被视为学术质量的保证。司徒雷登出色的建设和经营,让燕京大学的知名度和学术水平迅速提升,短短十多年,已成为中国学术水平最高的教会大学,在80多年前,就已经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燕京大学存在了33年,注册学生不到一万人,后来成为著名学者和学科带头人的,就超过100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4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

(1)根据材料概括司徒雷登在近代中国教育领域的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司徒雷登的在中国取得的教育成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