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世祖末年,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世祖末年,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但是终元一代,行省官名义上一直属于中央机构官员,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就钱粮来说,路、州必须把所征赋税先送往行省,行省留用仅占30%,其余上供京师。

——整理自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这一构想归纳为如下五个基本点较为全面和适当:

①“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②“两种制度”。即______________。③“高度自治”国家统一后,香港、澳门和台湾政府在各自的特别行政区内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④“本地人管理”在香港即“港人治港”在澳门和台湾,也是实行这一原则。五十年不变。⑤“一国两制”并不是一种策略措施,而是一项战略构想。“五十年不变”是这一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李步云《论法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代行省的特征。结合所学,简要评价行省制创建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基本点①”的样式,补写“基本点②”。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行省制与“一国两制”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共同经验。

【答案】(1)特征:行省兼有朝廷派出机构与地方最高官府的两重性。

积极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助于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补写: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与内地社会主义制度不同的资本主义制度。

共同经验:维护与巩固国家统一;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发挥地方积极性。

【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行省官名义上一直属于中央机构官员”的信息归纳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行省设立的意义回答即可。

第一小问“补写”围绕两种制度实施范围来回答;第二小问结合行省制度和“一国两制”的特点从“国家统一与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角度思考回答。

【题型】连线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市级联考word】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9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发表了一项带有历史性的声明,即所谓“舒曼计划”。“计划”提出法国政府的建议:“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均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它直接促成了1951年西欧六国《巴黎条约》的签订。

——摘编自岳伟《战后鲁尔问题研究1945-1953》等

材料二欧共体12国签署的《马约》在经济方面确定了建设统一大市场、协调经济政策,实现经济、货币和财政政策统一的规定等,并促成了欧元的出现和欧洲央行的成立等。此外,《马约》在政治方面包括了外交、防务、内政、司法以及社会等方面职能的条款。在这一条约生效20年之后,欧盟已经拥有28个成员国,超过5亿人口,这意味着一个庞大的市场,欧盟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

——刘玉龙《国际条约与世界秩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51年《巴黎条约》”的直接成果,并简述其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欧盟成立对世界政治与经济的积极作用。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1)成果: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或答欧洲煤钢联营) 影响:加强了成员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作用:推动世界格局朝多极化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利于经济全球化。 趋势:参加一体化进程的国家增多;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一体化领域不断扩大。 【解析】第一小问“直接原因”依据材料一“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均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可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法德和解以及欧洲联合的角度回答。 第一小问政治作用从多极化趋势加强角度回答,经济作用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回答;第二小问“趋势”结合所学从“成员国数量、一体化程度以及合作范围”等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加试题】“拱券”是人类建筑艺术史上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利用材料间的侧压力而建成跨越空间的承重结构。下列建筑运用了拱券技术的有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拱券结构的建筑既有庄严的万神庙也有规模宏大的角斗场和巴西利卡会堂,①是罗马大剧院,不属于“拱券”技术,故排除①,②是角斗场;③是万神庙;是凯旋门,均属于“拱券”技术,故D项正确。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全国市级联考word】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9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世祖末年,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但是终元一代,行省官名义上一直属于中央机构官员,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就钱粮来说,路、州必须把所征赋税先送往行省,行省留用仅占30%,其余上供京师。

——整理自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这一构想归纳为如下五个基本点较为全面和适当:

①“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②“两种制度”。即______________。③“高度自治”国家统一后,香港、澳门和台湾政府在各自的特别行政区内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④“本地人管理”在香港即“港人治港”在澳门和台湾,也是实行这一原则。五十年不变。⑤“一国两制”并不是一种策略措施,而是一项战略构想。“五十年不变”是这一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李步云《论法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代行省的特征。结合所学,简要评价行省制创建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基本点①”的样式,补写“基本点②”。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行省制与“一国两制”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共同经验。

 

查看答案

【加试题】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的扩张,激烈的碰撞激发出强烈要

求摆脱外来控制的民族意识,并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呈现各自的表达。下列各项中表达这种意识的有

①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

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③拜伦《唐璜》

④柴可夫斯基《天鹅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是针对英国队印度殖民扩张下提出的,故正确;孙中山三民主义也是中华民族面临危机情况下挽救民族危亡的理论,故正确;拜伦《唐璜》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与题意不符,故错误;柴可夫斯基《天鹅湖》属于民族乐派音乐,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本题选择A项正确。

【题型】选择题
【适用】困难
【标题】【全国市级联考word】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9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加试题】“拱券”是人类建筑艺术史上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利用材料间的侧压力而建成跨越空间的承重结构。下列建筑运用了拱券技术的有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加试题】1917年3月,严复撰文指出:“若察欧洲战势,德人乃处强弩之末。潜艇虽烈,不足制英人死命,敢料德、奥之即败。本月二日美总统威尔逊亲临国会,与德已宣战矣。而吾国走到第二步(指与德断交)之后,忽然中止,颇闻国会中党派尚有借此时机,作种种顾党人不顾国之计划。”这反映出严复

A. 看清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B. 主张中国应尽快加入协约国集团

C. 建议政府要继续严守“中立”

D. 认为中国应先整顿内政而后参战

【答案】B

【解析】吾国走到第二步(指与德断交)之后,忽然中止”说明当时中国与德国断交后,没有加入协约国的战争,严复的意思显然是要求中国对德宣战,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论述一战的帝国主义性质,故A项错误;材料中明显对中国“忽然中止”的态度表示不满,故C项错误;材料是尽快参战,不是整顿后再参战,故D项错误。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全国市级联考word】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9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加试题】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的扩张,激烈的碰撞激发出强烈要

求摆脱外来控制的民族意识,并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呈现各自的表达。下列各项中表达这种意识的有

①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

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③拜伦《唐璜》

④柴可夫斯基《天鹅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加试题】温州新学社群成员张棡在1903年4月26日的日记中记录,这一天有海轮从上海到了温州,给他带了五期《新民丛报》、《政艺通报》第六号和四月份的《中外日报》,新学社群的人闻讯至他家看新书报。类似这样从上海购买、聚看的事例,在他的日记中屡屡出现。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清末上海对周边地方产生文化辐射

B. 交通、通讯的变革加速城市化进程

C. 新式报刊推动地方政治团体的发展

D. 维新变法运动已深入到了社会基层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报刊来自于上海,说明当时上海对于周边地区的文化影响较大,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城市化进程的信息,故B项错误;地方政治团体的发展并不是报刊的推动,故C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已于1899年失败,故D项错误。

【题型】选择题
【适用】困难
【标题】【全国市级联考word】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9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加试题】1917年3月,严复撰文指出:“若察欧洲战势,德人乃处强弩之末。潜艇虽烈,不足制英人死命,敢料德、奥之即败。本月二日美总统威尔逊亲临国会,与德已宣战矣。而吾国走到第二步(指与德断交)之后,忽然中止,颇闻国会中党派尚有借此时机,作种种顾党人不顾国之计划。”这反映出严复

A. 看清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B. 主张中国应尽快加入协约国集团

C. 建议政府要继续严守“中立”

D. 认为中国应先整顿内政而后参战

 

查看答案

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行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

谷玉霖,来远舰炮手,

1946年5月18日口述

“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舰包围攻击了10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

《芝罘快邮》(外商报刊),1894年10月1日报道

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

《大东沟战况析》,李鸿章1894年10月7日报告

 

 

A. 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

B. 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

C. 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

D. 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

【答案】C

【解析】李鸿章的报告和谷玉霖的回忆均提到致远舰冲向吉野号战舰后沉没,说明这一事件比较客观真实,故C项正确;吉野号并没有沉默,故A项错误;表格中只有一处材料说明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不足以采信,故B项错误;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只是外国报纸一方提及,不足以采信,故D项错误。

【题型】选择题
【适用】困难
【标题】【全国市级联考word】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9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加试题】温州新学社群成员张棡在1903年4月26日的日记中记录,这一天有海轮从上海到了温州,给他带了五期《新民丛报》、《政艺通报》第六号和四月份的《中外日报》,新学社群的人闻讯至他家看新书报。类似这样从上海购买、聚看的事例,在他的日记中屡屡出现。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清末上海对周边地方产生文化辐射

B. 交通、通讯的变革加速城市化进程

C. 新式报刊推动地方政治团体的发展

D. 维新变法运动已深入到了社会基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