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是外资企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是外资企业的大幅增加。由于担心外国人会控制中国的矿产资源、铁路,以及现代工业经济,清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商部和交通部,组织地方商会,并着手修订法典,保护和鼓励各项资本运作。中国的官员,有识之士以及商人急切地在这些领域成立自己的公司,从1895年到1913年间,成立的新兴企业多达549家,主要集中在缫丝、棉纺织品、食品加工、公用事业以及采矿等行业……虽然现代工商业只占中国经济总量的极小一部分,但这一时期仍可以看作是中国工业革命的开篇。

——周锡瑞《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材料二1895年的甲午战败震动了整个士林……当新兴的维新在京、沪受阻时,湖南成了维新的中心。例如,熊希龄出身于湘军将领之家,此前完全是在传统教育的浸润下成长,还沉迷在湘军的辉煌功绩中。但他在甲午战败后慷慨上书朝廷,“与其坐而待亡,孰若革新庶政,与列强比埒,乃为上策……吾愿为爱国同仁,鞠躬尽瘁,临危就义,以拯吾国”。不料被慈禧痛批并发落回湘。从1896年到1898年,他几乎介入了湖南维新的所有活动,在当时激烈而复杂的斗争中实际站在了梁启超一边。1898年到1902年被革职。1902年至1905年,他重获起用……于1904年兴办了醴陵瓷业及学堂。

——整理自应星《新教育场域的兴起(1895—1926)》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1913年间“经济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的原因。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熊希龄的思想在甲午战争后的变化,并指出他在湖南地区为中国社会近代化所做出的努力?

 

(1)原因:①甲午战后,列强侵略加剧,外资企业大幅增加,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鼓励发展实业。 ③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纷纷“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特点:①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②行业上以轻工业为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2)变化: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或主张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 努力:支持梁启超等人士开展维新活动(或全面介入湖南的维新运动),兴办实业和新式学堂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895—1913年间“经济之所以发展迅猛”的原因其实就是回答出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即可。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主要突出两点,一是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潮,二是以轻工业为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小。 (2)熊希龄的思想在甲午战争后的变化主要突出主张变法之类的答案即可,他在湖南地区为中国社会近代化所做出的努力要从政治经济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叙述即可,例如教育方面要突出兴办新式学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加试题】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注重本籍问题,“占籍”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在侨寓地拥有田地、坟墓达一定年限,才可入籍参加科举考试。明代新安镇(今苏北灌南县地)的形成就与徽商求田问舍存在密切的关联。这些徽商的行为

①得益于明清时期工商业繁荣

②有助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③体现了他们贾而好儒的传统

④有利于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稳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加试题】下图是米开朗琪罗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著名大理石雕像,它位于

A. 万神殿

B.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C. 西斯廷小教堂

D. 圣彼得大教堂

 

查看答案

【加试题】某巴黎和会英国代表团成员,在1919年曾撰文,“他的言辞传到欧洲备国人民的耳中,甚至盖过了其本国政治家的声音。敌国的人民相信他会履行与其签订的契约,盟友国家的人民不仅把他视为一个胜利者,还几乎把他视为预言家。……美国陆军处于历史的顶点。……在金融领域美国更是处于绝对支配地位,欧洲欠美国的债务不仅已经超出了其支付能力,而且只有给它进一步的大规模援助才能把欧洲从饥饿和破产中拯救出来。他从西方走来,……为我们奠定未来的基础。”该文旨在

A. 说明英国已经无法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B. 强调英国应将领导世界的责任交给美国

C. 揭示美国的声望和威尔逊总统的影响力

D. 希翼美国应当领导世界并主动有所怍为

 

查看答案

【加试题】在一个落后国家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与改革道路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他又认为“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及其理论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相似之处有

①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

②意识到社会主义建设要结合本国国情

③强调要利用经济中的市场要素

④为了应对资本主义包围的国际形势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加试题】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嘎仙洞的发现,为了解鲜卑族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有的学者结合北魏官修国史的记载,认为这是鲜卑民族起源的重要实物考古资料证明。而有的学者认为,结合这一时期各游牧民族的关系史,嘎仙洞的文物只能证明,当时北魏统治者太武帝为配合官修国史的编撰并加强统治,从而制造了嘎仙洞的材料,并发明了鲜卑人的迁徙史。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 研究者分析考古材料是从自己提出的问题出发的

B. 研究者认识考古材料应结合多种史料做谨慎辨析

C. 不同的史学家研究相同的考古材料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D. 历史学的真实性因为研究者的主观认识不同而难有定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