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日本学者加藤繁说:“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

日本学者加藤繁说:“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北宋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这一变化有助于

A. 江南地区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B.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 商业从农业、手工业中的分离

D. 城市商业空间的拓展

 

D 【解析】坊的制度的崩溃是有助于城市商业发展的,因为坊的制度的崩溃为城市商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和农业无关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商业空间的拓展而非商业从农业、手工业中的分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城市里商业空间的拓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书令、侍中‘佐天子而统大政”佐天子而执大政’,‘中书令之职,掌军国之政令”凡军国之务,(侍中)与中书令参而总焉,坐而论之,举而行之’”。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唐代三省长官决策采取集体形式议事

B. 尚书省的长官从未参加决策过程

C. 唐代的集体决策完全排斥了君主意见

D. 门下侍中与中书令共同参与决策

 

查看答案

据记载,周武王灭商后进行分封时称诸侯为“友邦君”,到周公再行分封时,出现“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此变化说明西周

A. 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

B. 宗法制进一步完善

C. 中央集权得到了强化

D. 等级制度开始形成

 

查看答案

【加试题】社会主义逐步成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于是近世所谓社会主义者出而代之。……社会主义,其必将磅礴于20世纪也明矣。”1920年,他又说:“欧洲为什么有社会主义?是由工业革命孕育出来,……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们悉数搬来运用,……最苦的是搔不着痒处”,“进步有等级,不能一斑而就”.梁启超、等人的主张引起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强烈不满,他们对梁启超发起了论战,如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驳斥梁启超的观点,坚决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指出唯一出路是用暴力手段.经历这次论战之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认识逐步统一,不久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孙中山则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

一摘编自李喜所《梁启超新传》等

材料二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演进,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

①梁启超是将社会主义术语引入中国的第一人。②从孙中山到邓小平,先进的中国人都探讨过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据周永学《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与李大钊关于社会主义论战的焦点,指出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的活动。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分析梁启超研究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简述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并指出其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相同之处。(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答案】(1)焦点:逐步进入还是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采用暴力革命方式还是改良方式进入社会主义

活动:1918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1919年,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在北京大学等学校开设了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如答与梁启超展开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建立共产主义小组也可以得分,合计)

(2)侧重分析①主要原因:社会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思潮进入中国;梁启超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作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

侧重分析②内容: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相同:都主张消灭两极分化,发展社会生产力。

【解析】第一小问“焦点”依据材料一中“进步有等级,不能一斑而就”和“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指出唯一出路是用暴力手段”分析回答;第二小问“活动”结合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文章以及开设课程等回答即可。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侧重的可以从新文化运动时期社会背景以及对于马克思主义传播作用来回答;侧重分析②从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内容以及和邓小平对于发展生产力相同点分析作答。

【题型】连线题
【适用】较难
【标题】【全国市级联考word】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9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加试题】超凡的金字塔建筑在人类话语演进中,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结构的代

名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形式上分析,金字塔的美主要

表现在统一美。帕拉迪奥认为“美得之于形式,亦得之于统一,即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彼此相呼应,如此,建筑可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胡夫金字塔,除了以其巨大的体量和尺度而令人惊叹以外,还以其高超的建筑技巧和宏大的建造过程而闻名,体现了技术美。

——摘编自王益《建筑与美》等

吉萨金字塔群俯视图

材料二古希腊存在民主制,与其特殊的社会结构有关。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批独立自由的城邦主权国,文化比较相近,存在松散的同盟关系。梭伦改革开启了这样一种观念:基于同意的统治取代了基于强制的统治,矗立于尖端之上的金字塔,又被安放于它的地基。

——据【英】克顿《自由与权力》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图文,并结合所学,简要阐释金字塔的“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梭伦哪些改革措施有助于推动“基于同意的统治” 取代“基于强制的统治”,指出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社会条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发表了一项带有历史性的声明,即所谓“舒曼计划”。“计划”提出法国政府的建议:“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均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它直接促成了1951年西欧六国《巴黎条约》的签订。

——摘编自岳伟《战后鲁尔问题研究1945-1953》等

材料二欧共体12国签署的《马约》在经济方面确定了建设统一大市场、协调经济政策,实现经济、货币和财政政策统一的规定等,并促成了欧元的出现和欧洲央行的成立等。此外,《马约》在政治方面包括了外交、防务、内政、司法以及社会等方面职能的条款。在这一条约生效20年之后,欧盟已经拥有28个成员国,超过5亿人口,这意味着一个庞大的市场,欧盟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

——刘玉龙《国际条约与世界秩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51年《巴黎条约》”的直接成果,并简述其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欧盟成立对世界政治与经济的积极作用。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答案】(1)成果: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或答欧洲煤钢联营)

影响:加强了成员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作用:推动世界格局朝多极化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利于经济全球化。

趋势:参加一体化进程的国家增多;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一体化领域不断扩大。

【解析】第一小问“直接原因”依据材料一“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均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可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法德和解以及欧洲联合的角度回答。

第一小问政治作用从多极化趋势加强角度回答,经济作用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回答;第二小问“趋势”结合所学从“成员国数量、一体化程度以及合作范围”等角度思考回答。

【题型】连线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市级联考word】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9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加试题】社会主义逐步成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于是近世所谓社会主义者出而代之。……社会主义,其必将磅礴于20世纪也明矣。”1920年,他又说:“欧洲为什么有社会主义?是由工业革命孕育出来,……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们悉数搬来运用,……最苦的是搔不着痒处”,“进步有等级,不能一斑而就”.梁启超、等人的主张引起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强烈不满,他们对梁启超发起了论战,如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驳斥梁启超的观点,坚决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指出唯一出路是用暴力手段.经历这次论战之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认识逐步统一,不久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孙中山则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

一摘编自李喜所《梁启超新传》等

材料二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演进,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

①梁启超是将社会主义术语引入中国的第一人。②从孙中山到邓小平,先进的中国人都探讨过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据周永学《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与李大钊关于社会主义论战的焦点,指出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的活动。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分析梁启超研究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简述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并指出其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相同之处。(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世祖末年,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但是终元一代,行省官名义上一直属于中央机构官员,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就钱粮来说,路、州必须把所征赋税先送往行省,行省留用仅占30%,其余上供京师。

——整理自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这一构想归纳为如下五个基本点较为全面和适当:

①“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②“两种制度”。即______________。③“高度自治”国家统一后,香港、澳门和台湾政府在各自的特别行政区内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④“本地人管理”在香港即“港人治港”在澳门和台湾,也是实行这一原则。五十年不变。⑤“一国两制”并不是一种策略措施,而是一项战略构想。“五十年不变”是这一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李步云《论法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代行省的特征。结合所学,简要评价行省制创建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基本点①”的样式,补写“基本点②”。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行省制与“一国两制”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共同经验。

【答案】(1)特征:行省兼有朝廷派出机构与地方最高官府的两重性。

积极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助于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补写: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与内地社会主义制度不同的资本主义制度。

共同经验:维护与巩固国家统一;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发挥地方积极性。

【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行省官名义上一直属于中央机构官员”的信息归纳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行省设立的意义回答即可。

第一小问“补写”围绕两种制度实施范围来回答;第二小问结合行省制度和“一国两制”的特点从“国家统一与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角度思考回答。

【题型】连线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市级联考word】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9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发表了一项带有历史性的声明,即所谓“舒曼计划”。“计划”提出法国政府的建议:“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均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它直接促成了1951年西欧六国《巴黎条约》的签订。

——摘编自岳伟《战后鲁尔问题研究1945-1953》等

材料二欧共体12国签署的《马约》在经济方面确定了建设统一大市场、协调经济政策,实现经济、货币和财政政策统一的规定等,并促成了欧元的出现和欧洲央行的成立等。此外,《马约》在政治方面包括了外交、防务、内政、司法以及社会等方面职能的条款。在这一条约生效20年之后,欧盟已经拥有28个成员国,超过5亿人口,这意味着一个庞大的市场,欧盟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

——刘玉龙《国际条约与世界秩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51年《巴黎条约》”的直接成果,并简述其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欧盟成立对世界政治与经济的积极作用。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