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武昌起义一个小小的偶发事件,便使王朝大厦轰然倒塌。

——《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思想激变,生活方式亦随之激变。这是一段“过激”的历史,人人慨当以慷,个个向死而生。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因之而带有“民国范儿”。

——《新周刊》第330期《陈丹青民国答问录》

(1)概括材料一中的观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清朝覆亡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民国范儿”的精神支柱,并简要分析其政治背景。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社会演变发展的历史趋势。

 

(1)观点:任何制度都遵循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因时而发展创新 (2)偶然性;武昌起义加速了清王朝在全国的崩溃。必然性:民族危机严重,社会报读的尖锐、激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清王朝的腐败。 (3)精神支柱:独立、自由、民主共和。政治背景:民国建立,《临时约法》的营销,君主专制的结束。(4)历史趋势:由专制逐步走向民主;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强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的观点非常清晰,即强调了制度要创新、制度要与时俱进,此问很简单。 (2)清朝覆亡的偶然性是指材料而所说的——武昌起义一个小小的偶发事件,清朝覆亡的必然性则要从清政府不能挽救民族危机、清政府腐败无能以及中国的资本主义已经发展、中国的资产阶级力量已经壮大等多角度分析。 (3)“民国范儿”的精神支柱其实就是指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观念,其政治背景主要突出民国已经建立、临时约法已经颁布、清王朝已经被推翻等政治事件。 (4)需要明白的是材料反映了我国社会演变发展的两个历史趋势,一是由君主向民主发展,材料二君主专制被推翻即能证明这一点,二是民众的参政意识是在不断增强的,“民国范儿”的精神支柱即能证明这一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说:“对全球化的抗议行动反映了现实,即权力和财富分配不均匀,……如果不增加对穷国的援助来缓解贫困,那么,一些穷国将分崩离析,对世界安全和国际经济构成威胁。”安南认为

A. 应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B. 反全球化抗议应该得到鼓励

C. 全球化可解决世界的发展问题

D. 全球化必然出现全球化问题

 

查看答案

下图中1971~1980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趋缓的主要原因是

A. 赫鲁晓夫改革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B. 苏联领导人推行“新经济政策”

C. 领导人过分追求稳定,趋于保守    D. 戈尔巴乔夫“加速发展战略”失败

 

查看答案

积累率是指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使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一五计划前,苏联的积累率为19%,一五计划提高到了33%。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积累率为15%。这反映出“斯大林模式”下

A.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    B. 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 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 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查看答案

列宁多次接见农民代表团,与各地农民交流,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鉴于这一状况,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决定

A. 实行《土地法令》    B. 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产品交换

 

查看答案

“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表明

A. 资产阶级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B. 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C. 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

D.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自我完善的表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