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阳明学派对理学学派是一个正面的打击,至少儒家阵营中已并行有两支主流。但使理学家...

“阳明学派对理学学派是一个正面的打击,至少儒家阵营中已并行有两支主流。但使理学家痛恨的是,阳明学派显然在指责理学家都是假仁假义、只说不做的骗子。”符合材料中观点的思想是

A. “致良知”

B. “心即理也”

C. “知行合一”

D. “存天理,灭人欲”

 

C 【解析】由材料中“阳明学派显然在指责理学家都是假仁假义、只说不做的骗子”结合所学可知,明中期,理学学派逐渐失去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王守仁等很多学者主张以心学来更正理学,这种思潮的结晶被称为“阳明心学”。其中,王守仁提出的知行合一学说反对了理学的“知先行后”主张,即反对将知行分作两截,主张求理于吾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B、D不符合材料“只说不做”,排除。 【名师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信息是“阳明学派显然在指责理学家都是假仁假义、只说不做的骗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宋以来,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查看答案

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

A. 儒家的政治化趋势

B. 儒学思想出现质变

C. 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D. 儒学的不断世俗化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

A. 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

B. 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

C. 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

D. 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

 

查看答案

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 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C. 当时社会对君权的藐视

D. 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

 

查看答案

古代武士一般是指格守“士”的通德规范,行为勇武的男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正史中,出现了许多为孝义而杀仇敌,为保卫家园而守城作战、为忠君而驰骋疆场的勇武女性形象。社会上“武士化”女性的增多说明当时

A. 民族交融助推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B. 人口减少导致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C. 少数民族勇武之风得到社会普遍推崇

D. 社会动荡加剧传统武士精神衰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