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吴晗《历史的镜子》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

吴晗《历史的镜子》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山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材料中的“他”

A. 认为探究“理”,只需内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

B. 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

C. 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

D. 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C 【解析】从材料中“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山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可以看出这个人是一个学者,主张经世致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人是顾炎武,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这是理学家的思想;B选项错误,这是黄宗羲的主张;D选项与其不符。 点睛:本题难度较大,很难从材料中判断出这个人物是谁。如果了解吴晗《历史的镜子》这本书的话可知这本书记载的是明代的历史,所以可以确定时代是明朝。再根据材料的描述可以基本确定这是明朝的思想家,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是明末清初的大儒之一,进而根据主张来判断出这个人是顾炎武,选项也就明确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柳宗元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针对皇帝制度,二人作出完全相反的评论。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①柳宗元的说法是为帝制辩护,肯定帝制存在的合理性

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明废相后皇帝专权的史实

③二人所批判的帝制因时代不同,而有不同的实质内涵

④二说恰好相反,所以两种说法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的某思想家评论当时的政局曰:“人君之尊,如在天上,与帝同体……臣日益疏,智日益蔽……虽有善鸣者,不得闻于九天;虽有善烛者,不得照于九州。”解决此问题的方案应是

A. 通过加强君主权力来实现尊君目的

B. 实行言论自由来和谐人际关系

C. 加强中央的权力以维护国家的统一

D. 通过实行众治来取代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范仲淹直抒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慷慨立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千百年来传诵不断的励志名言,均可推许为古代“国士”情操与境界的代表作。他们反映出中国古代“国士”

A. 励志入世救民

B. 批判重利轻义

C. 固守儒学传统

D. 倡行经世致用

 

查看答案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世学者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的说法,学者们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儒学的政治地位已日益巩固    B. 理学的世俗化趋势日渐加强

C. 中华民族文化心理认同形成    D.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查看答案

张亮采在《中国风俗史》中指出:“但学风之提倡于上者,民之受之,犹在被动地位,不如濂洛关闽诸儒之自行集徒讲学,转足以正人心而维风化也,故宋末忠义之气,实胚胎于讲学诸儒。”据此判断,张亮采认为

A. 宋代儒学教育注重提升个人的素养

B. 私人讲学之风在宋代最盛行

C. 理学最初形成于宋代的私人讲学中

D. 民间讲学更易塑造忠义气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