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恺是隋代工部尚书主持,建造了许多大型建筑,尤其是主持建造隋朝新都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为以后各代都城建设树立了样板这一事例可以说明
A. 朝令须由三省共同议决,
B. 门下省职掌诏令的草拟
C. 中书省可监察地方政府,
D. 尚书省是负责执行的机构
汉书鲍宣传赞功胜为四支郡国皆胜选举三福纬书官不敢为奸,这表明汉代
A. 郡国的行政地位平等,
B. 中央与地方矛盾非常突出,
C. 监察制度走向了完善,
D. 司职对郡国有很大监察权利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是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秦朝后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这反映了秦朝后
A. 由古代人制到现代法治
B.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 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D. 由君主专制到军民共治
按照明朝的规定,所有皇室支系,除皇太子以外,一到成年就应当离开京城到自己的封地。封地居于各省,有极为富丽闳大的王府和丰厚的赡养,但不得干预地方政事,而且非经皇帝同意,不得离开他的封地。明朝统治者的这些规定
A. 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B. 大大树立了皇族的权威
C. 使分封制变为集权的工具
D. 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在西周贵族自称是周天子的旧宗小子,在受到天子的宠遇事,他们会说万家保我万宗铭文中有记载万家保我万邦。据此可知
A. 宗法关系已成为西周执政基础,
B. 宗法与分封制度间的关系紧密,
C. 宗法制在政治上具有团结作用,
D. 血缘关系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教育和学术理论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中 国 | 西 方 |
宋应星(1587-1661)编写了总结性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反对不切实际的科举之学,提倡有实用价值的学问。 | 牛顿(1643-1727)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充分展示了科学的巨大魅力,对以后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理性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 |
依据上表分别说明17世纪中外科技成就的特点。并指出牛顿的科技成就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材料二:
现代学者在研究中国教育发展史时发现,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众多教育家。其分布的时代相对集中,颇具特点。
时期 | 教育家人数 | 特点和地位 |
春秋 战国 | 5位 | 都是开宗立派的人物,不仅对后世的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至深,而且在世界上也有极大影响。 |
两宋 时期 | 38位 | 人数众多,分为若干小群体和许多教育流派,许多教育家有突出的历史影响和显赫的历史地位。 |
清末 民初 | 228位 | 既有统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主张学习西方技艺;也有出身于士大夫阶层但实现了自我转变的代表人物,仿行西方宪政。既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也有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份子。 |
——摘编自孙孔懿《试析中国历史上教育家涌现的三个高峰期》
(2)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民初我国教育家队伍的特点。指出这一时期直接推动中国近代教育产生和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
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3)依据材料三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19世纪末,德国在科技领域创造了哪些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