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

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

B. 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C. 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

D. 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C 【解析】据材料“14-20世纪中期,中国……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主要是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进步,当时中国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这种简单再生产形式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故C项正确;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即遭破产,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应该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且政策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传统科学技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也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故D项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

A. 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B. 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

C. 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

D. 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查看答案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

农耕区域

年人均耕田数

平均亩产量

粮食总收入量

南方农耕区

23小亩

1.37石

32石

中原农耕区

30小亩

1.5石

45石

西北屯垦区

74小亩

0.4石

29石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 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

C.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D. 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查看答案

“公”是祭祀神灵时做出的保证,“誓”是一种约束性语言。春秋盟誓参与者由周天子而诸侯而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某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这实质上表明,春秋时期

A. 诚信观念部分丧失

B. 周朝分封制趋于衰落

C. 夷夏之防不复存在

D. 中央集权制开始出现

 

查看答案

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它的制定

A. 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 扩大了法律的适用范围

C. 提高了平民的社会权力

D. 使法律的不确定性被减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