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 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B. 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
C. 不同阶段学术思想的交锋
D. 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 “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这主要反映了
A. 汉家制度往往用儒学包装法治思想
B. 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
C. 汉宣帝不再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D. 汉宣帝时儒生地位一落千丈
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孔子曰:“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此可知,两者都( )
A. 体现了蔑视天地的无畏精神
B. 认为自然存在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 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认识的
D.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此语蕴含
A. 变革进取的精神 B. 公平公正的理念
C. 自由平等的思想 D. 推行刑罚的原则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 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 封建制度逐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