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阅读下表:

人物编号

人物

人物速写

人物编号

人物

人物速写

梁启超

号称“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

林则徐

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销烟”

李鸿章

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康有为

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魏源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李大钊

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陈独秀

《新青年》的创办者

曾国藩

创建了“湘军”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A、B、C、D、四类。

(2)概述这四类人物所代表的派别对学习西方的态度主张。

(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

 

(1)A类:⑤③;B类:⑧②;C类:⑥①;D类:④⑦. (2)林则徐、魏源代表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面对外国的侵略,主张了解世界,学习西方,巩固封建统治;曾国藩、李鸿章代表的是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科技,引进先进军事科技器物,达到富国自强的目的;康有为、梁启超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造中国政体;陈独秀、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以“民主”和“科学”为大旗,主张在思想文化变革中国. (3)提示:结合中国国情,以开放心态对待,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不断丰富中国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A、B、C、D、四类,⑤③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⑧②属于洋务派,⑥①属于维新派,④⑦属于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派。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第(1)问的派别,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等方面归纳林则徐、魏源对学习西方的态度主张。可从主张向西方学习科技、引进西方军事等方面归纳曾国藩、李鸿章对学习西方的态度主张。可从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造中国政体等方面归纳康有为、梁启超对学习西方的态度主张。可从以“民主”和“科学”为大旗,主张在思想文化变革中国等方面归纳陈独秀、李大钊对学习西方的态度主张。 (3)本问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以开放心态对待西方文化;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不断丰富中国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思考作答。 整体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考查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以及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需要掌握新思想的萌发、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等方面的内容。总之,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向西方学习的社会阶层越来越多,学习的层次也越来越深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国大将,戎马一生,忠勇过人,但也刚愎自用,后败走麦城,被擒身亡。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以英雄义士而非神人、圣人形象出现。唐中期,荆州民众开始自发兴建庙宇奉祀关羽,但诗人们咏三国故事还是以诸葛亮和刘备为主,很少有诗涉及关羽。北宋时期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受到重视,统治者一路加封,关羽由“侯”而“公”而“王”,成为护佑国家的最高武神。而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又成了道教的财神。元代时关羽又成为皇帝参加的“镇伏邪魔护安国”法事的“监坛者”,人们相信关羽的驱邪镇魔的作用。明中叶以后,其庙与“孔庙”并称,关羽成为知名度超过孔圣人的“武圣”。每年五月十三,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加上宋元以来戏曲小说的影响,关羽信仰日盛,明末清初“关帝庙”遍及全国大小城市和村落,成为全民各个阶层特别是游民和行商所接受和崇拜的“关帝”,而且随着华侨走向世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概括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发展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武帝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董仲舒答曰:“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承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走大本。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利类。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

——朱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君权观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的思想来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朱熹的思想能被当时的世俗政权接受的共同原因。

 

查看答案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原则与孙中山以下哪一主张一致?

A.同盟会的章程和纲领          B.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新三民主义

 

查看答案

“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B. 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

C. 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 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 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 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C. 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 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