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组织形式、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新发展。
材料二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三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1920年前后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振兴民族工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 接管私人资本主义的企业
C. 合理调整工商业
D.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A. 太平天国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新文化运动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 国际环境有利
B. 民族独立实现
C. 社会性质改变
D. 政府大力支持
在16世纪20年代,英国只有约1/4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1688年上升到1/3,而到1851年则到达4/5。下列对此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
A.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及
B.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
C.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
D.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
对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工业发展是英国增长的动力
B. 英国在世界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C. 英国国民生产总值领先世界
D. 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