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耢,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兰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
1931年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00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铁道法”,制订了“国营铁道于不损主权及利权范围内得借外资”的原则。1934年公布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道。举借公债筹措铁道建设资金。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加固桥梁、添购机车,装设调度电话、增设防空设施等。本期修筑的新路主要有,中央与地方合营的浙赣路,省营的杭江路及同蒲路,商办的江南路和淮南路、因国防军事原因赶修的苏嘉路。完成长江渡轮工程,使沪宁路与津浦路相接,便利长江南北的经济沟通。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宗玉梅《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
材料三
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下表是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
时间
| 历史资料
|
1878年
| 清政府在唐山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
|
1878 年
| 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
1895年
| “公车上书” 创办《万国公报》 成立强学会
|
1895年
|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
1897年
| 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后出版译著《天演论》
|
1912年
| 清帝颁布退位诏书
|
1917年
| 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
|
1917年
| 《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
1919年
| 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
1924年
| 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
|
1949年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农业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
(3)请从材料三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论证“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XX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
毛泽东曾说: “事情很明显,……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 革命的经验, 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并且按照本国的具 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末,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 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 ”这反映出
A. 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科学探索
B. 表明当时国内“左”倾错误已经泛滥
C. 中共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质疑
D. 中苏关系处于矛盾僵化状态
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 “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
B. 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
C. 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
D. 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的议员不能因为议员身份而领取任何薪俸和报酬。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A. 议会议员地位低下
B. 经济落后财政困难
C.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D. 初步建立民主政治
路德认为,“信”不是外在修炼的结果,而是与之俱来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路德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这一主张目的在于
A. 把人从外在的善功和圣事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B. 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 使天主教会及其神职人员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D. 与宋明时期“陆王心学”的思想本质上一致
顾炎武批评明代学风弊病说:“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A. 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 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C. 强调独立思考,有所创新
D. 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