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A. 各国都重视发展军...

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A. 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B.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

C. 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D.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国家政权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得士者存,失士者亡”说明“士”这一阶层对战国时代国家存亡具有重大影响,因为春秋战国时代争霸兼并战争频仍,各国均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进而能在战争和外交中取胜,这样各方面的人才便成为统治者关注的重要对象,C项正确,A B D三项含义材料文字不能直接体现。故选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

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

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

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

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

 

查看答案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 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 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 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 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查看答案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墨家的兼爱思想

B.法家的法治思想

C.儒家的仁政思想

D.道家的无为思想

 

查看答案

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

A. “为政以德”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D. “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

 

查看答案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家至德溥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

——《汉书·朱博传》

材料二(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汉、明两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