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清统治者创痛巨深的鸦片战争是由政府一向漠视的对外贸易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清统治者创痛巨深的鸦片战争是由政府一向漠视的对外贸易问题引起的,于是外贸被夸大地和国家的生存问题联系起来,这就迫使人们去重新估量商业的作用。……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绅商阶层。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次民间投资热潮中,不仅到处闪现着绅商翎顶辉煌的身影,而且在许多工厂和路矿公司中,他们还充任着主要创办人以及投资者和管理者的角色。下表提供了张謇等绅商创办、投资企业情况(1913年以前)。

姓名

身份

创办投资企业家数

资本额(千元)

张謇

状元、翰林院修撰

27

7,087.7

严厚信

贡生、道员

14

8,064

沈云沛

进士、翰林院修撰

13

4,118

许鼎霖

观察、二品顶戴候选道

10

5,547

 

 

——摘编自马敏著《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材料三执掌上海总商会领导权力的绅商头面人物和绅商领导体制下的上海商会,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以其介于官、商之间的特殊社会身份,为消除有碍于商务发展的官商隔阂,沟通官、商联系,曾经起过一些积极的作用。从解决历史进程中的突出社会矛盾来说,这也是为近代化扫除障碍。

——徐鼎新著《上海总商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绅商阶层形成的主要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晚期推动绅商阶层发展的近代化运动。

(2)据材料二,指出晚清绅商推动近代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概括绅商阶层的显著特征。

(3)据材料三,分析绅商阶层在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历史作用。

 

(1)背景: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冲击;重商主义思潮的兴起;清政府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变革。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2)表现:投资创办近代企业;参与近代企业的管理。特征:既从事近代工商业活动,同时享有传统的功名和职衔。 (3)沟通官府与商人之间的联系;缓解妨碍商务发展的官商隔阂;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令清统治者创痛巨深的鸦片战争……迫使人们去重新估量商业的作用……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鸦片战争的冲击、重商主义思潮、“重农抑商”政策的变革等方面概括近代绅商阶层形成的主要背景。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等方面指出19世纪中晚期推动绅商阶层发展的近代化运动。 (2)本题据材料二“民间投资热潮中,不仅到处闪现着绅商翎顶辉煌的身影,而且在许多工厂和路矿公司中,他们还充任着主要创办人以及投资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创办近代企业、参与近代企业的管理等方面指出晚清绅商推动近代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工商业、传统的功名和职衔等方面概括绅商阶层的显著特征。 (3)本题据材料三“消除有碍于商务发展的官商隔阂,沟通官、商联系,曾经起过一些积极的作用……这也是为近代化扫除障碍”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沟通官府与商人、缓解官商隔阂、社会的近代化等方面分析绅商阶层在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历史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中后期,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理学体系已变得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理学已经衰变为“游谈无根”、“竭而无余华”的空洞说教,完全以抄袭“宋人语录”及“策论”为治学圭臬。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

——王杰《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

材料二(王阳明)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摘编自《明史》

材料三阳明论政,大略以孟子《礼运》为蓝本。虽足针砭专制,究非真出新创。……至宋元之世,儒学化为理学,理学又专尚程朱。……末学弊极,浸至是非以孔子为权衡,纲常致个人于桎梏。……阳明继起,乃明揭思想解放之赤帜,发为学贵自得之论。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明代中后期统治危机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认为出现危机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王阳明认为探究天理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阳明主张如何“致良知”。

(3)据材料三,概括阳明心学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王阳明的思想与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有何共同之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宋明时期儒学思想发展的认识。

 

查看答案

“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富者、穷者变多,中产阶级很少的M型社会来临。”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的主旨一致的是

A. 经济全球化就是进行殖民侵略

B.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无所作为

C.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利益的失衡

D. 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唯一受益者

 

查看答案

一位俄共领导人抱怨说,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该政策

A. 保证了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

B. 利用经济危机推动工业化建设

C. 开创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D. 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查看答案

在1932年的渥太华帝国会议上,英国与各自治领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双方给各自的产品进入对方的市场提供优惠,减免关税;对外则高筑关税壁垒。据此可知,英帝国特惠制的出台

A. 使得英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扰

B. 为“日不落”帝国的建立奠定基础

C. 表明英国固守“自由放任”政策

D. 加深了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

 

查看答案

《西方文明简史》中指出:“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上述材料表明

A. 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

B. 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C. 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 轮船、飞机等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