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

《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指宰相),迥乎异矣。殿阁大学士与宰相主要表现在

A. 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B. 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C. 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

D. 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办事能力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重点落脚于对明朝内阁制度的理解上。明朝设置了殿阁大学士,选项B与史实不符。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六部执行皇帝裁决,二者地位不同,选项C也不正确。选项D的说法错误。殿阁大学士是皇帝的顾问机构,不是中央法定机构,权力的大小取决于皇帝。选项A符合明朝加强皇权的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殿阁大学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 期,大部分士司被废,改为流官统治。土司制度的这一变化发展轨迹反映了(  )

A.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西南军务的强化

C. 文化交流的强化    D. 民族融合的强化

 

查看答案

下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有

①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②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

③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族政治

④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下列变化过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从中外朝的设立到三省六部制的形成 

B.从中书门下的出现到内阁的产生

C.从分封制的实行到郡县制全面推广

D.从南书房的设立到军机处的出现

 

查看答案

“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这从实质上表明

A. 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 清朝中央政府广开言路

C. 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D. 清朝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

 

查看答案

明成祖时的内阁与清雍正帝时的军机处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最突出的是

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 参与决策,负责日常事务

C. 掌管军事,担任安全保卫

D. 参与政务,没有决策权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