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集馨,淸朝道光九年进士及第,任职翰林院。道光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经皇上钦点,派任山西朔平知府。五月二十五日,皇上召见张集馨进行行前训话。此亊例反映了在淸朝
A. 皇帝亲掌国家的人事大权
B. 地方官选任制度简单高效
C. 国家高度重视山西的治理
D. 吏部的选官职能完全丧失
西周时,丞相姜尚被封于山东。后因为管叔和蔡叔叛乱,周天子允许齐国对附近的“五侯九伯,汝实征之”,齐国“由此得征伐,为大国”。据此可推知
A. 齐国始终拥有大国地位
B. 西周在初期借助齐国稳定东方
C. 齐国拥有征伐诸侯国的权利
D. 齐国借西周内乱而强大
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这一改变
A. 遏制了地方官僚腐败
B. 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 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 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
“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 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 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 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 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明史载“明景帝要易储,恐廷议时群臣反对,事前赠阁臣陈循等人白金,又派太监恫吓。”这一材料说明
A. 官僚制度制约皇权
B. “君主专制”名存实亡
C. 皇帝制度遭到破坏
D. 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某本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上谕文武百官曰‘朕自临御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故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统天下之兵政,御史台以振朝廷之纪纲。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期之蔽,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蠹害政治,谋危社稷……赖神发其奸,皆就殄灭。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据此,这位“上”,应该是
A. 秦始皇
B. 唐太宗
C. 明太祖
D. 明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