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有何作用?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概括其历史演变的总趋势。

 

(1)图示一:秦朝;图示三:元朝;图示二反映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 (2)秦始皇:郡县制。 意义:加强中央集权;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开始。 (3)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清增设军机处。 (4)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示意图不难推断出是秦朝和元朝的,制度分别从所学的皇地主地制和行省制度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图是二中中书省、门下省以及尚书省可以判断出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二中“)“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知是秦始皇,地方制度从郡县制回答,作用结合所学从“加强中央集权、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开始加以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文字“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课知识废除丞相制度,依据材料四中““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可知是军机处设立, (4)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宋初,设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君权与相权演变的趋势是: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这一趋势导致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制度逐渐走向极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马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内阁和军机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西周,确立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完备于明清。秦设监御史执掌群臣奏章和下达皇帝的诏令,并兼国家的监察工作。汉武帝在各州设刺史,以“六条”法规作为履行职务的依据,而六条中打击强宗豪右、以强凌弱以及二千石不奉诏书则是其基本内容,明清监察机关的触角更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城。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比较突出的是监察御史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牵掣;监察官员特殊的选任、考课、监督制度,使中国的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内容,因而在一定时期曾经成为抵触惰性力量、消解社会矛盾的积极因素,对澄清吏制起过较好的作用。

——《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从世界各国已有的行政监督经验看,监察制度在一个国家的监督机制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还是政党监督、社会舆论监督,都不可能对国家机构中的行政系统进行立接、有效的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制度是中国固有的东西,是中华法系的精华。邓小平也强调:“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控制。”因此,对我国现有的行政监察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行政监察院,使行政监察成为监督行为的主干监督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完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理由。

 

查看答案

余秋雨在其作品《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句话说明科举制度

A. 是以门第为依据的选官用人制度

B. 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 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 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和行政效率

 

查看答案

唐代举考试并不严格,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可知,唐代的选官制度

A. 考生名望决定结果

B. 主要受制于门阀

C. 未得到平民的认可

D. 继承了前代的遗风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晋国是姬姓封国

B.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C.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D.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查看答案

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在位12年,丞相仅1人;惠帝在位7年,丞相3人;文帝在位23年,丞相5人。唐太宗在位23年,宰相29人;武后掌政共21年,宰相78人;玄宗在位43年,宰相34人。由此可见,唐朝宰相人数变化原因在于

A. 皇帝刻意加强宰相职权

B. 世家大族垄断高官职衔

C. 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

D. 围绕分割相权调整官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