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害,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害,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 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 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 派遣文官做知州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材料中没有涉及削弱节度使的权力,故A项排除。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的是宰相的行政权,与地方割据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与地方割据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害,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可知,宋太祖吸取五代时期地方藩镇割据的教训,选拔任用文官管理地方,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易错警示】唐朝后期,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造成了“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局面,最后导致了唐朝的覆亡和五代十国长期的分裂混战局面。宋朝建立时,国家尚未统一,赵匡胤原是后周大将,他通过“陈桥兵变”做了皇帝。他总结了前朝的教训,防止有人效法他发动兵变,所以“重文轻武”,特别注意把兵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

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查看答案

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查看答案

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A. 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 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 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 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查看答案

材料一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二魏、晋时代……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隋朝)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举制。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增设进士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世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至宋明而始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魏《默觚下·治篇九》,《魏集》

请分析(1)结合材料一、二,比较西汉与魏晋时期选官制度的相同点。

(2)据材料三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3)结合材料四分析,汉至唐选官标准有何变化及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选项是

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 唐制,取士之多,多因隋旧

C. 立嫡以长不以贤

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