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乱。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是指
A. 夏人后裔
B. 商代遗民
C. 周朝百姓
D. 少数民族
“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此司法原则
A. 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
B. 体现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
C. 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性
D. 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
《吕氏春秋·当务》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子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大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 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 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C. 商王对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 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荀子说:“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材料说明的核心问题是
A. 宗法制是贵族的“氏族”组织法
B. “持手而食者”指的是社会的下层
C. 社会下层不按宗法结成宗族集团
D. 古代社会呈现出非常严格的等级
《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土,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子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武王这样做主要为了
A. 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B. 彻底废除王位世袭制
C. 奖赏先代贵族和功臣
D. 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
著名史学家张荫麟《中国史纲》认为“周代社会组织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的基础”,此处的“社会组织”应该是
A. 分封制
B. 礼乐制度
C. 宗法制
D. 世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