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杨尚希传》记载:“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滥设郡县等官僚机构
B. 官吏的委任超越编制
C.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D. 官民之比畸形发展
徐天麟《东汉会要》载:“西都(西汉)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东汉)则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乃得应选。”这种变化不能反映出当时
A. 孕育了考试制度的萌芽
B. 体现了相对公平竞争的精神
C. 察举制被科举考试所取代
D. 体现了“以文取人”的原则
地方割据是地方和中央权力博弈的结果。历代王朝为了避免地方割据而采取不同的政策,下列政策中后来对中央集权威胁最大的是
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②唐朝在边疆设节度使
③北宋在府州县三级之上加设“路”一级
④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孙中山在谈到科举取士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认为
A. 举荐制度在历史上没有进步性
B. 唐宋考试制度过于严厉推行难度较大
C. 明清八股取士制度值得推崇
D. 科举考试是我国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 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A. 向各省宣达政令
B. 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 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 掌管蒙古兵马征发